祝福(高中语文)
双课堂教学实录
2012-12-06 08:33:00 来源:信息管理中心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 点击:
案例特色 本案例最大的特色是依托网络平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探索、去思考,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了,才能达到“学教合一”的目的。 《祝福》这篇小说篇幅长、难度大,但运用...
|
本案例最大的特色是依托网络平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探索、去思考,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了,才能达到“学教合一”的目的。 《祝福》这篇小说篇幅长、难度大,但运用此案例,效果很好。 本案例充分利用虚拟课堂:在课前伸一只手——课前,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充分阅读文本,熟悉文本的每一个细节,独自感受,独自思考,主动质疑(质疑就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在课后伸一只手——拓宽视野,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课前、课中浏览同学的各种帖子,积极跟帖,和其他同学平等“对话”,或“欣赏”或“指出不足”。 在虚拟课堂里学生提出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都能达到动态生成、合作共享的目的,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同时参与,同时“发言”,很好地体现了分层教学、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打破了以往单一课堂优等生唱主角的局面。 虚拟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在现实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学生阅读思考的结果,是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优势互补,达到了老师“讲”与“不讲”的辩证统一,走出“讲了不必讲的,而学生希求的又没有去研讨”的课堂怪圈。 此案例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探索和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达到了“学教合一”。 |
| 教学设计 |
|
|
|
| |
|
相关热词搜索:双课堂 电子书包
上一篇:A Formal Letter to the Local Newspaper
下一篇: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灵动 教学因方式创新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