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电子书包”: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方式


2013-09-02 14:31:25   来源:信息管理中心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电子书包’给我们仲元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那就是更开放;也带来了一种学习心态的改变,那就是更互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学习思维的改变,那就是更深刻。”——广东仲元中学程茂华...

  “‘电子书包’给我们仲元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那就是更开放;也带来了一种学习心态的改变,那就是更互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学习思维的改变,那就是更深刻。”——广东仲元中学程茂华老师。

 


  “电子书包”究竟具有哪种“正能量”,为番禺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番禺、走进了课堂、走近了师生。

  
  “学生人手一台PAD版‘电子书包’。学生的教科书、学案、测试、作业、讨论等都在‘电子书包’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程;学生课前积极完成老师发布的个性化学案或测试,也可以在线参与老师或学生发起的在线讨论。课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番禺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这样的教学场景。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与学工具,“电子书包”有助于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帮助每个学生进步。
  点击一下链接
《哦,香雪》案例,老师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在课前组织了饶有兴趣的讨论。Unit 4 Reading A-Educational Visits《飞向太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等课例的老师也都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开展了课前讨论交流、当堂测评反馈等有效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应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后,日常教学评价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广东仲元中学刘纯老师认为,“应用“电子书包”教学平台,教学评价方式打破了过去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变成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两种形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回帖的方式评价全班同学的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互改的热情高涨,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既是阅读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

  
  正如我们所知,传统教学长期受“满堂灌”模式束缚,教师讲解多、师生交流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开放性内容少。这样的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导,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忽视对学生创造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被挤压,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强,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容易滋生学生厌学心理。
  “电子书包”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广东仲元中学语文老师周华由衷感言,“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后最大的改变是,我设计课程时,非常注重思考学生该怎么学、如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番禺实验中学学生陈启瑜认为:“使用‘电子书包’最大的好处是,很多之前不懂的地方可以课下自己慢慢看,尤其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动画和视频之类的资源,能帮助我更好地自主学习。”

 

 

  “电子书包”支持多媒体学案,课前,教师通过发布分层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的动画教具等资源组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课后,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学习辅导资源,如微课程、助学动画、知识导图等,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本期
《飞向太空》案例中,老师发布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热情《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课堂上,老师充分借助“电子书包”的动画资源优势,基于论坛进行合作讨论和成果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为学生营造了自由探究、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不用再苦苦抄写错题,费时费力建立各学科的错题本。‘电子书包’能够帮助学生自动建立改错本,而且可以个性化设置分类、提醒规则。尤其在理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番禺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应用“电子书包”改错本的情况。
  陈敏聪,番禺区实验中学一名物理教师,区“电子书包”中心组成员,承担着高三教学任务。在高三复习阶段,他合理利用“电子书包”改错本功能,对个别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与辅导。他跟我们分享了应用改错本功能的经验:“‘电子书包’改错本功能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经验表明,教师如果能够充分重视和发挥“电子书包”改错本的功能,就可以在开展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方面做出令人鼓舞的成绩。

  
  在假期,应用“电子书包”同样精彩纷呈。
  “寒假期间,我们班通过‘电子书包’来完成假期作业。虽然是假期,但是我依然觉得同学、老师在我的身边。我非常喜欢这种寒假做作业的方式。” 叶政同学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2013年寒假期间,广东仲元中学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组织学生进行了“读经典”、“话成长”、“看社会”、“品歌曲”等一系列的读写活动(详细内容见本刊中学版2013年第3期《汪洋恣肆的读写天地——广东仲元中学高一年级“双课堂”“语文读写”活动》)。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评互赏。这次活动不
仅使学生开阔了语文学习视野,增大了阅读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硕的成果,让老师也收获了无比的成就感。周华老师欣慰地向我们感叹道:“同学们沉浸在诗的华美烂漫中,徜徉,思索,镌写,在一个无比阔大而生机勃勃的网络平台上,学习变得简单而美丽,简单而灿烂,简单而无比丰富。”

  
  同时番禺区教育局将“电子书包”大胆地应用于听障儿童的教育中,为听障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空。在番禺培智学校语文课《木兰诗》的教学中,王永慧老师充分结合“电子书包”的视觉形象优势开展教学。课前,王老师运用“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功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王老师运用“测试反馈”功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整节课,王老师恰当地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听障部年级组长索芳蓉老师表达了她听课后的感受:“从课堂实践效果看,‘电子书包’的运用,不仅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电子书包”的应用,会不会让学生的书写能力退化?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电脑普及而带来的书写能力退化已是前车之鉴。
  在采访听课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番禺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发现学生配有一支写字笔,仅从外观上看,它与普通笔并没有什么区别。学生用这支笔在纸质书本上做的课堂笔记,可以被原样保存到“电子书包”里。同样,学生用这只笔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后,可通过“电子书包”直接发送到老师那里进行批改。学生不用改变任何习惯,也不用学习任何输入技能,就可以使用“电子书包”的数码笔。这样既保留了中华传统的书写文化,又解决了书写内容数字化的问题。
  据负责番禺区“电子书包”教学系统研发单位——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家介绍,他们下一步将推出与“电子书包”有机融合的,可实现在屏幕上可书写的“电子书包”,这样书写就更流畅、更自然、更方便了。

结 语
  任何一种学习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番禺区将“电子书包”作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和载体,通过合理有效运用“电子书包”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整合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几天的采访历程,我们感受到了“电子书包”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喜悦和激情,也看到了“电子书包”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希望。
  番禺区教育局吴岳冬副局长说:“在‘电子书包’这个实验里,我们提出了‘智慧教育,让教育服务随处可行’的理念。就是说,让我们的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够共享到我们区域的优质资源”

  智慧教育,让教育服务随处可行;“电子书包”,让智慧教育扬帆起航。

相关热词搜索:电子书包

上一篇:但问耕耘,何愁收获——专访北京日坛中学图书馆馆长李小燕
下一篇:给一个平台,还无限惊喜——一个语文实验教师的自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