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信息技术领跑教育改革,双课堂引领特色发展


2013-11-15 15:01:00   来源:   撰稿:杨帆(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北京市枣营中学以参与教育部“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试点示范项目”课题实验研究为契机,践行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

  【编者按】北京市枣营中学以参与教育部“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试点示范项目”课题实验研究为契机,践行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作者与邱继勇校长多次交流基础上撰成此文,希望他们的做法及经验能给大家以有益启示,引发大家对“双课堂”教学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同时,在此对给予本文大力协助的邱继勇校长致以诚挚谢意。

  北京枣营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现有班级12个,学生数338人,教职员工42人,学校以“促师生共同发展,塑优雅教育品牌”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有特色、有品位的优雅教育品牌”的总体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固本清流,面向世界”的主题,达到育未来健康人才的目的。
  2011年8月,特级教师邱继勇校长带领枣营中学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持的“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的研究工作,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和“‘双课’堂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用信息技术领跑教育改革,以“双课堂”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一、枣营中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的领跑者——邱继勇校长

  邱继勇,198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学市级骨干教师。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并担任全国初等数学研究理事会(筹)常务理事、“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命题委员会委员;同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市第81中学、119中学任教;2000年至2010年在日坛中学、北京化工大学附中工作,历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学主任,现任北京市枣营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邱继勇校长觉得这个要求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应该指给师生发展一条丰盈的“河”。
  为了找到这条“河”,邱继勇校长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其中走信息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是其一直坚定的想法。201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在北京启动。获知这一消息,邱继勇校长感觉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邱继勇校长带领枣营中学申请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并成为该项目在北京的实验校。至此,枣营中学全面展开了该课题的研究之路。从研究方案的拟定,到研究实施的每一个细节,一次次的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邱继勇校长都认真了解情况,成立专门的项目研究班子,带领学校深入开展项目研究,真正将信息化教育落实到课堂,惠及教师与学生,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肯定。在邱继勇校长的带领下,该校借助项目研究,稳步推进信息化教育改革,成果丰硕。

北京枣营中学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邱继勇


  二、枣营中学信息技术领跑教育改革的探索
  “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是教育部的重点课题。枣营中学研究中注重利用教学平台强化质量监控意识、落实质量监控。在确保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工程。
  “双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应被理解为一种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方式上存在不可逾越的时空限制,使教师无法“面面俱到”,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被顾及。“双课堂”模式下,借助信息技术,时间和精力的价值被最大化,教师能够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关注,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教育的目标。
  “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和学的方式,与学生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相关,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材处理水平相关,与教材内容相关,与学生家庭条件相关,所以应做好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准备。另外,这项研究工作需要教师观念的改变,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在学校工作的整体设计要有充分的考虑。
  枣营中学在实施“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的研究工作中的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对项目引进的背景与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相联系,反复解读项目研究的意义,学校提出了“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工作思路,以期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目的;提高中层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做好思想准备。
  其次,制定细致、可行的工作方案。学校组织多方人员参与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有效性。方案中明确了项目研究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明确了各个工作组人员的职责,明确了各项活动的组织者的责任和分工,明确了项目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明确了项目研究所需要硬件、软件的资金投入等等,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做好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家庭的调研工作,建立沟通机制,保证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和安全。
  目前,学校围绕该项目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完成了研究所需的硬件、软件建设;组织了多次的市内、外的教师培训;学生家庭情况调研;学生培训,并随时收集教师、学生在平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2011年12月9日,教育部“十二五”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北京枣营中学观摩会召开。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数学特级教师王建民对展示课程进行了深刻点评。同时,来自北京四中的优秀
语文教师尹强与在场教师分享了其丰富的“双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活动吸引了全市100多名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的到来,与会教师观摩了枣营中学满楠楠、苑静、张鑫三名教师的课程,展示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全国知名专家顾德希、王建民高度赞扬以及北京各区县教研员好评。

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参加枣营中学“双课堂”教学项目公开课


王敬如老师“双课堂”教学公开课


  三、枣营中学“双课堂”教学项目研究成果与收获
  “双课堂”教学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从文字作业、试卷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每个学生的监控和实时反馈,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完成的。而且,对学生作业和任务的个性化处理,也使得教学与评价的差异性得到体现,与此同时还没有打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满楠楠老师的语文课《我的叔叔于勒》,利用问题引领自学,并在现实课堂中共享各自的看法,分析人物和文章。顾德希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是:“学生前期在网络课堂学习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进行文章续写的时候,把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也都通过他们的文章表达出来了,而且文笔相当好,甚至有莫泊桑的语言特点,这就是这节课的高潮与亮点。”
  满楠楠老师写道:“‘双课堂’就像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战场,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这里凭借自己的本领,闯出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的交流变得直接,也更为频繁,能掌握学生的一手资料,并通过整合资源,及时了解学生所喜爱、所感兴趣的内容,依此调整教学环节,配合学生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进步,教师也由指挥家变成了听众,只是适时通过‘鼓掌’激励学生,提醒偏离的思路,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密切沟通,生生间的资源互补,网络教学让这一切变得便捷、高效。”

  张鑫老师的英语课M8U2 His birthday present is a cinema ticket课堂上用小游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又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有效监控、及时反馈,关注每一个学生。赵文娟老师的评价是:“在这节课上,利用回帖的方式,让生生有效地互动,并能对学生的问题实时监控、及时反馈,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

师生在网络平台上深度互动


学生在“双课堂”上学习


  张鑫老师总结说:“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最困惑的莫过于:如何找到传统课堂和‘双课堂’的契合点。第一次试讲时,我纯粹为了网络而网络,把学案上的东西统统放在了网上,在教学模式上没有太多的改变。可是由于学生打字速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写完了,但有人还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字,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课堂沉闷,不像在学习一种语言,更像打字课,教学效果完全谈不上。课后赵文娟老师给了我一个提示:英语既要扎实,又要高效。后来我们将传统课堂和‘双课堂’的优势进行了梳理。传统课堂优点:重基础,口语操练充分,阅读练习效率高,速度快。其不足是:课堂反馈有限,阅读篇目比较少,好学生吃不饱。‘双课堂’优点:课堂反馈及时高效,错题明确到人;学生积极性高;阅读篇目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它的不足是: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当堂课能完成的内容;口语训练不到位,课堂容易沉闷。”

网络平台“学案导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苑婧老师的数学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老师对课前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的作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定义、性质、判定)的小结与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进行点评,并由此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强调数形结合的数学分析思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反馈。
  王敬茹老师的数学课《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学生在课前动手操作、独立完成课前作业,用相机拍照或在word中画出展开图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传。学生活动充分,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体会了学习的方法。

网络平台“测试反馈”精准,及时


  王建民老师对这两节数学课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体现了时效性、灵活性、生动性、互动性,两节课都注意从数学的本质出发来进行设计,抓好了思维引导的环节。”
  苑婧老师在自己的总结中说道:“学生手中的电脑不是‘负担’而是‘助手’。在本节课的题目选定之前,‘双课堂’教学模式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数学教学的负担’。因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达到教学效果,又要合理地使用‘电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老师’、‘学生’和‘电脑’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不足4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通过与专家沟通,交流彼此的设计想法和意见,我对‘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有了转变。我认识到,在实施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是不可发生变化的,也就是教学的本质应该是相同的。身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网络课堂恰恰就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媒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创建了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王敬茹老师的总结:“平台的使用给了每个学生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自主操作课件的机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快速反馈激励每一个学生,同时使教师的讲评更有针对性。教师应该利用平台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解放自己。网络教学固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许多的方便,但原有教学中好的地方是不能丢掉的。例如笔记,它是学生梳理知识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其他手段所代替不了的。”
  枣营中学的教育主题学生代表徐米娟说道:“我觉得利用网络上课对老师讲课以及同学听课都有着许多益处。对于老师来说,这样讲课不但可以提升老师讲课的效率,而且可以使全班同学都能直接直观地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还可以评论其他同学的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与随和了。使用网络教学对于同学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活动也更有乐趣了。平时学习的资料也可以保存在网上,这样就不会造成丢失,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网上课堂可以使同学充分得到老师的帮助,利用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对自己来说会记得更加深刻,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四、枣营中学“双课堂”教学引领特色发展
  漫步于地处燕莎国际商务区的枣营中学校园之中,你会非常强烈地感到学校“固本清流、面向世界”的文化氛围——从很远处就能够看到寓意师生拥有坚定爱党爱国信念和无穷无尽活力与智慧的厚重苍劲的灵壁石、风中伫立的雕塑,告诉我们:要有热爱科学、放眼世界的人生胸怀。
  足够的认识、坚定的信念、大量的投入和周密的安排,是枣营中学“双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教育大发展时期,邱继勇校长定能够带领枣营中学人践行“促师生健康发展,塑优雅教育品牌”的办学理念;实现他们“细细童心着爱意,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教育理想;在“双课堂”教学道路上继续积极探索,让信息技术领跑学校教育改革,让“双课堂”项目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文化墙
学校文化墙

相关热词搜索:双课堂 电子书包

上一篇: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访历史双课堂的探路者张斌平
下一篇:感受超级画板魅力,灵动高中数学课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