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学科资源 > 正文

必修三历史试题(1)
2015-12-29 23:00:4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历史必修三试卷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

历史必修三试卷

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3.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被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智者学派                  B.罢黜百家和智者学派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5. 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6.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主张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康德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7.对以下世界名画所属美术流派的表述,错误的是

8.魏源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等到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做“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中国由歧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9. “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该属于

A.西学东渐      B.西学中用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

10.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评价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陈独秀

1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受挫说明了

A.近代中国保守势力强大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志大才疏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

12.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3. 胡适认为:“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真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A.错误的            B.正确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14. 下列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手书的题词,其题写的时间分别是

A.抗战时期和文革结束初期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C.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D.新中国建国初期和南巡讲话时期

15. 对以上两幅题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A.表达了相同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品质  

B.采用的都是行书书体和繁体字

C.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核  

D.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6.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讲:毛泽东思想的生长、发展与成熟,已经有了二十四年的历史,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以下对刘少奇这一讲话解释正确的是

①刘少奇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成长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同步的

②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③刘少奇在1945年首先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④“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在刘少奇所讲的毛泽东思想里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 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19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广西桂林考察救灾工作,与救灾军队一起装运救灾物资,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

A.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ZK)〗

20. 爱因斯坦晚年回顾:“有三种情感主宰了我的一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他的经历能够证明以上情感的是

①提出相对论 ②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痛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④制造原子弹

A.①③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香港电视剧《寻秦记》男主角项少龙,从21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统一前。为这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22.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报纸、电视和广播)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

23. 1964年10月16,《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最有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24.“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25. 对“文化大革命”中文化领域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

B.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 

C.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标签 

D.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戏剧被停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节选

材料二   葛朗台已经八十二岁了。他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了解财产管理的秘密。他不能走动,但坐在转椅里亲自指挥女儿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女儿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抚摸着。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一般。他说:“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 材料一、二中的作品分别属于什么文学流派?其内容反映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缺陷各有哪些?(4分) 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4分)

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27(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来“立论”:第一,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1)请为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具有统领意义的题目。(1分)

 

 



2)该同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作为论据?理由何在?(6)

 



3) 在论证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请回答: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概述这两次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重大贡献。(6分) 

 

 

 

 

2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2008年,我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在校生10331.51万人;初中学校5.79万所, 在校生5584.97万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2008年底,我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二 194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材料三 在谈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时,邓小平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紧接着,他又让人们思考,“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数量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人才又是教育的结果。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则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                       

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4分)

 

 

2)材料二中普通高校学生数稳步增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呢?(3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思考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何在?(3分)

 

 

29(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寅初,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爱国民主人士。他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于1957年写了《新人口论》。在文章中,马寅初认为,我国人口增殖太快,影响我国资金的积累,主张控制人口,并提出建议:(1)要在19581963年间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控制人口要进行普遍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他还认为我国人口数量与质量不相称,要把人口的质和量适当的统一起来,否则,很难完成原子能时代的任务。

材料二  反右扩大化和“文革”期间,“新人口论”遭到严厉的批判。给它戴的第一顶帽子是:马尔萨斯主义(19世纪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为保障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平衡,应该通过道德自律与战争等方式减少人口数量。批判“新人口论”的人认为“人多是好事”);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二顶帽子是:对6亿人口缺乏感情。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是和马尔萨斯不同的,马尔萨斯从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出发,我则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资生活出发。”“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

                                                                    ——马寅初

材料四  1953年中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证明,中国早已经不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而是令人震惊的6亿人口。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民经济滑向崩溃边缘的时刻,党中央才果断采纳了马寅初控制人口的主张,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计划生育活动,并于1979年恢复了马寅初的名誉。

——潇湘晨报(200856日)(1)根据材料一回答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提出了什么主张?应该如何评价?(8分)

 



(2)材料二中对“新人口论”的批判有道理吗?结合材料三、四进行说明。(5分)

 



(3)结合材料三、四,针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挫折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教训?(2分)

 

 

太原市20092010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段测评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D  3B  4A  5D  6B  7C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A  15D  16C 17C 18B 19C 20B  21C 22D  23A  24D  25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2)

1) 流派: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2分)精华:追求自由,乐观向上;缺陷: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2分)

(2)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分)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2分)

3)第二种说法。(1分)看法:西方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3分)(如选第一种说法,理由充分,可酌情给分。)

27. (13)

1)略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迁(或简论中国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文化)。(1分)

2)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分,答出两点即可)

理由:维新变法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三民主义”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6分)

28.10分)

1)信息: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取得重大成就。(2分)

努力: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扫除文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2分,答出2点即可)

21978年;(1分)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2分)

3)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中国科技实力;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分)

29 (15)

1)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4分)

评价:减少人口数量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轻国家负担;提高人口质量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4分)

2)没道理。(1分)马寅初的人口学说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认为要通过战争方式减少人口,为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寻找理由。(2)

马寅初是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负责地提出“新人口论”的,事实也证明马寅初的学说是正确的。(2分)

3)对于学术界的各种学说应该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国家领导人的决策要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原则;科学研究者要发扬马寅初坚持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的精神。(2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必修二历史试题(2)
下一篇:必修三历史试题(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