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022-11-16 15:07:00 来源: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
|||||
(一)学情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试题的热点。在学生已经学了力的合成和分解、受力分析基础上,学习这节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为以后学习下一章力与运动中求合力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课前给两个讨论的话题给学生讨论,上课时以“速度为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态”的讨论为课堂的切入点,引入平衡条件的探究,然后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平衡态的概念 ②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③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和讨论交流过程,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三个推论 2.会用合成法、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解决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五)教学方法 课前网络教学、小组讨论、小组设计等方法。 (六)教学过程 提前3天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讨论“速度为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问题,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对物体平衡态有初步的了解;小组实验,探究三力平衡条件,得到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新课引入,利用学生讨论“速度为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问题引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探究。 1.共点力的平衡 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引出“速度为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讨论,通过判断物体在四个情景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带出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从学生已有的初中知识,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特点,同时提出三个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由一个学生来分享他们的实验。以此总结归纳出三力平衡、多力平衡的条件及特点(推论)。 针对训练:利用3道选择题来巩固对平衡条件的理解。 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平衡态及平衡条件的学习效果。 3.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以书本上得一道例题来阐述解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及正交分解法。用一道针对训练让学生熟练以上三种方法。 二、学案设计 1.课前学案:(课前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在平台上回复) (1)预习课本,知道平衡态的概念。 (2)讨论与交流: ①话题一:只要物体的速度为零就一定处于平衡态?此说法是否正确,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②话题二: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二力平衡,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在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请结合上节课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和视频资料,以小组形式做探究实验,分析一下这三个力又有什么特点。 2.课中学案: (1)学生根据预习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判断静止的假山、上升到最高点的排球、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和匀速转弯的汽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引出共点力平衡的探究。 (2)通过论坛和现场报告,分享探究三力平衡的实验,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3)应用网络平台课堂测试对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平衡态的理解。 (4)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对共点力平衡条件应用的多种解题方法。 3.课后学案: (1)知识拓展:在平台上自主学习共点力平衡中三角形定则的应用(主要是讨论动态分析问题) (2)设置讨论交流:在解受共点力平衡问题时,是用合成法好,还是分解法好,或者是正交分解好? 三、教学结构流程图: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