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六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1)


2015-11-16 10:46:44   来源:   撰稿:董啸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第六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1

 

 

授课人:董 啸

 

掌握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氮和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制法和用途。

 

了解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

氮气、氨气、硝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氮的氧化物及硝酸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分析引导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精析

一、氮族元素

1、包含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

2、周期表中位置:A族,第二~六周期

3、原子结构的特征: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4、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熔点先升后降。

5、化学性质:

1)相似性:

化合价:+5-3

最高价氧化物:R2O5HRO3H3RO4;氢化物:RH3

2)递变性: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阶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

二、氮的单质及氧化物

1.氮气:

1)分子结构:N≡N

2)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195.8(沸点)变成无色液体,-209.86(熔点)变成雪花状固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10.024 (Cl212.0 20时,O20.03 )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氮原子有很高的化学活泼性,但氮气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 因为氮分子中叁键键能很大。甚至在高达3000时,还不能觉察到它的解离作用。因此,氮分子是已知双原子单质分子中最稳定的。 特殊条件下,氮气可以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①与氢气的反应(工业制氨)

   

    与氧气反应:    N2 O2 2NO

    跟某些金属反应:

    高温下,氮气能跟MgCaSrBa(A)Al等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

3MgN2  Mg3N2 (淡黄色)

    镁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MgO外,也生成少量Mg3N2

3CaN2  Ca3N2     3AlN2  Al3N2  

    注意:金属氮化物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因为金属氮化物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物和氨气,而不是碱和酸。如Mg3N2 6H2O == 3Mg(OH)22NH3

    小结:氮气是常温稳定,高温活泼。跟氢、金属(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显-3价,作氧化剂;跟氧气(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显+2价,作还原剂。

 

  (4) 氮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液化空气:先液化,后蒸发,为的是除去Ar。燃氧法:水煤气。

实验室制法:

A、实验室可用加热饱和NH4Cl溶液和固体NaNO2混合物制备。

NH4ClNaNO2 NaClNH4NO2     NH4NO2  N22H2O

   B2NH33CuO  N23H3O3Cu因此要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氧气用加热的铜粉就不好。

(5) 氮气的用途

合成氨的原料氮是庄稼的三大要素氮的固定有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化工原料

作保护气充填灯泡(N2N2Ar) 保存粮食、水果。(利用惰性)

6)氮的固定: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分类: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2.氮的氧化物:

氧化物种类:N2O( g ) 无色、NO( g ) 无色、N2O3( g ) 暗蓝色亚硝酐、NO2( g ) 红棕色、N2O4( g ) 无色、N2O5 ( s ) 白色硝酐。

(1) 一氧化氮:NO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重(r = 1.34 g / L)。

化学性质: 不成盐氧化物;易氧化:2NOO2 2NO2

   实验室制法:3Cu8HNO3() 3Cu(NO3)22NO↑4H2O

   (2) 二氧化氮:NO2

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比空气重。

化学性质:

易溶于水,3NO2H2O 2HNO3NO↑。所以,NO2不是HNO3的酸酐,HNO3的酸酐是N2O5NO2冷却,颜色变浅,生成N2O4

2NO2 (棕色) N2O4(无色)

N2O4  2NO2  2NOO2

无色          棕色                无色

     NO2有很强的氧化能力,SPC等物质都可以在NO2中燃烧。

    NONO2的混合物可看作亚硝酐N2O3

    NONO2 N2O3    DH- 41.8 kJ

NONO2 H2O 2HNO2(亚硝酸不稳定,仅存在于水溶液中,弱酸,比醋酸略强,氧化性强于还原性。)

注意:NO2 N2O4的相互转化反应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有关化学平衡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问题。

二氧化氮的制法:

工业制法:2NOO2 2NO2

    实验室制法:Cu4HNO3() Cu(NO3)22NO22H2O

深度思考

1根据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氮元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为什么氮气很稳定?

答案:氮气的性质不仅与原子结构有关,还与氮分子的构成有关;氮气分子中的NN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故氮气很稳定。

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

答案 由于NO2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均具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AgNO3溶液;CCl4溶液;用水洗法。

题组一 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C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N2

答案 B

解析 NO易被氧化为NO2N2不是污染物,NO2通入溶液中生成HNO3,能把

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2NO22NO2O2NOO22NO2OO2O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产物叙述正确的是    (  )

ANO2起催化剂作用                       BNO起催化剂作用

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3O2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解析 反应过程O22O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3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以下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消耗1.5 mol CO

B.等物质的量的N2O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CN2O只具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答案 B

解析 由方程式知,生成1 mol N2O时消耗3 mol COA错误;1 mol N2O1 mol CO2都含有22 mol电子,B正确;N2O中氮元素为+1价,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N2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错误。

题组二 有关氮的氧化物计算类试题

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

A.可能是N2NO2的混合气体

B.只能是O2NO2的混合气体

C.可能是NONO2的混合气体

D.只能是NO2一种气体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氮气不溶于水,且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NO2可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NO2NO与氧气按适当的比例被水完全吸收。

5.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O2体积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7 437

解析NONO2O2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计算关系式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O2,则参加反应NO2O2的总体积为50 mL5 mL45 mL

则原混合气体里,NO2的体积为45 mL×4/536 mL

O2的体积为50 mL36 mL14 mL

NO2O2的体积比为3614187

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NO,由式得过量的NO2体积为15 mL,则发生反应NO2O2的总体积为50 mL15 mL35 mL

则原混合气体里,O2的体积为35 mL×1/57 mLNO2的体积为50 mL7 mL43 mL

NO2O2的体积比为437

三、氨和铵盐

1.氨:NH3

1)氨分子的结构:NH键是极性键;NH3呈三角锥形,键角:107°18¢,键长:1.02×1010 m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故可作制冷剂;易溶于水。氨水是混合物;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注意:a. 易液化的气体有:CO2Cl2SO2NH3

b. 装液态气体的钢瓶颜色:Cl2   绿色;O2   蓝色;NH3   黄色;N2   黑色;CO2   黑色。

 3)氨气的化学性质

跟水反应:

NH3H2O  NH3·H2O  OH

NH3·H2O  NH3H2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制氨气。

注意: 氨易溶于水, 氨水呈弱碱性, 氨水中,有H2ONH3NH3·H2OOH(H+),主要成分是NH3·H2O,故氨水应写为NH3·H2O,而不能写成NH3NH4OH;但氨水中溶质为NH3,而非NH3·H2O,正如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为CuSO4一样。

   跟酸反应

NH3HClNH4Cl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注意:浓氨水与浓盐酸或浓硝酸靠近会冒烟。

NH3CO2H2O===NH4HCO32NH3CO2H2O===(NH4)2CO3

    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的现象是:催化剂发红,锥形瓶内气体颜色变红,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结论: 生成NO2,若是白烟,则生成NH4NO3;放热。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燃烧为黄色火焰,生成N2

4NH33O2 ()  N26H2O

  与盐溶液反应

FeCl3溶液反应:Fe33NH3·H2O===Fe(OH)33NH

AlCl3溶液反应:Al33NH3·H2O===Al(OH)33NH

  (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制取:

a.铵盐与强碱反应: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

Ca(OH)22NH4Cl  CaCl22H2O2NH3(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实验中注意:反应物混合均匀,管底比管口稍高,向下排空气法,瓶口塞棉花防空气中水蒸汽的进入。

b.浓氨水加热法:NH3·H2ONH3H2O

②检验氨气: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浓盐酸。

干燥氨气: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CaCl2(因为生成CaCl2·8NH3)

④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4)氨气的用途: 致冷剂, 化工产品。

2.铵盐:

(1)物理性质:晶体,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铵盐受热分解

NH4Cl  NH3HCl↑       

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铵盐受热时,一般放出氨气。但硫酸铵、磷酸铵稳定,硝酸铵分解情况复杂。

铵盐跟碱反应

(NH4)2SO42NaOH Na2SO4H2O↑2NH3

3)铵盐的用途:

作氮肥, 硝铵炸药, NH4Cl用于印染、干电池、金属焊接。

4)检验

未知液呈碱性湿润的色石蕊试纸变色,则证明含NH

OH  NH3H2O↑

题组一 氨及铵盐的性质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中NH3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催化剂△4NO6H2O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

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

答案 ②③④⑧⑨正确。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NH不正确,NH3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不正确,产生的NO是污染气体。

2.下列反应中说明NH3既有还原性,又有碱性的是      (  )

A4NH35O2催化剂△4NO6H2O

BNH3HNO3===NH4NO3

C8NH33Cl2===N26NH4Cl

D2NH33CuO3CuN23H2O

答案C

解析 在AD两项中,参加反应的NH3全部被氧化,NH3只体现还原性;B项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NH3只体现碱性;C项中参加反应的8 mol NH32 mol被氧化,NH3既体现碱性又体现还原性。

3.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

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答案 C

解析 分离可根据物理性质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比如根据各组分的溶解性不同,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根据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也可根据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加入某些试剂,采取一定的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根据以上分析,题目所给NaClNH4Cl只能用化学方法分离,又因为两种物质中都含Cl,所以加AgNO3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加入NaOH,只能鉴别NH4ClNaCl,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利用铵盐的不稳定性及NH3的化学性质,可以选用加热法。

题组二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实验

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答案 C

解析 A项中浓H2SO4不是挥发性酸,不会产生白色烟环;BCD三项中由于NH3的摩尔质量小,扩散速度快,所以离白色烟环远的甲为浓氨水,故C正确。

5.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答案 A

解析 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一种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

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 A

解析 CO2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能形成喷泉;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发生电离生成OH,遇酚酞使之显红色;H2SCuSO4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HCl极易溶于水,且和AgNO3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不正确。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答案(1)4NH35O2催化剂△4NO6H2O (2)NH4NO3

(3)乙同学方案正确;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CO2再通NH3生成的NH4HCO3的量少,而且易生成(NH4)2CO3,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全部是NH4HCO3溶液。

题组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8.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答案 (1)(3)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常用固体NH4ClCa(OH)2反应,试管口向下倾斜;在浓氨水中加CaO,放热促进氨水分解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水分解为氨气。

(1)错在直接加热氯化铵(NH4Cl分解生成的NH3HCl在试管口又冷凝成NH4Cl)(3)错在试管口向上倾斜。

〖教后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六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2)
下一篇:第六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