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让教育站在学生那边


2017-02-20 08:22:17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 华东师范大学 周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在生活中,很喜欢随心所欲的唱歌,不用按照固定的调子,还可以自由地窜改歌词,觉得这就是生活的自由与乐趣。但这样的唱法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在卡拉OK厅里就倍感尴尬了:嗓门特别大,但没有几句没有跑调;就连屏幕上显现出来的歌词,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当跑调的时候,朋友们总会善意的提醒,这他们的提醒并没有让我找回感觉,反而让我对唱歌不但失去了兴趣,还失去了信心。其实,我需要的远不只是提醒,而是朋友们的宽容,以及宽容之后的帮助与教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究竟是善意的提醒,还是宽容之后的帮助呢?

 

一、站在学生对面的教育

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会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

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肯定不应该调皮,从道理上当然应该惩罚学生。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往往是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是导致学生更加调皮的理由,但也无法证明惩罚是消除调皮的原因。可对于教育来说,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调皮行为,似乎惩罚并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不管是认真学习,还是努力调皮,他们并不是一对反义词,因为“不作为”才是他们共同的反义词。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你记得住优生,也记得住差生,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却消失得干干净净;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最浪费你的教育资源的,既不是优生,更不是差生,那是那些在你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学生。是故,优生有优生的优秀,差生也有差生的优秀,只是看我们用什么标准去评价他们了。之所以让教师与调皮的学生越走越远,之所以让教师的教育行为对调皮学生的影响越来越远,就在于我们对“差生的优秀”的漠视,对“优生的优秀”的推崇。对待调皮的学生,我们可以指责调皮活动本身的不正确,但更应该看到学生在调皮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优秀,因为这是让学生走出差生困境的原动力。

对待这群调皮的学生,他们既不需要你的惩罚,也不需要你的表扬,他们需要的是教师对这群学生深深的理解。不管是惩罚,还是表扬,都只是在表达教师对待调皮活动的态度,并没有触及学生为什么要调皮,学生在调皮中显现出了什么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远离调皮等问题的本质。每个学生都知道调皮是不应该的,可为什么他们还要调皮呢,这一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原因。难道我就不想把歌唱得字正腔圆吗?我也想,可我哪有这么多时间去练习呢!学生在调皮中表现出了什么能力呢,这些能力虽然不应该用在调皮这件事情上,但毕竟也是一种能力呀,对这些能力的发掘与欣赏是教师走进学生并获得学生认同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唱歌经常跑调,但我的嗓门很大,我的胆子也不小,这不也是唱好歌曲的天赋能力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远离调皮呢?记住,是学生自己离开调皮,教师只是“帮助”他们离开调皮,而不是教师“命令”学生离开调皮。

 

二、让理解走在教育的前面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响甚广的教育影片中,有着两位对教育持有不同见解的人:一位是学校校长,他认为教育就是执行“行动—反应”原则,当学生表现好了就给予奖励,当学生表现差了就给予惩罚,以此塑造一群学校与社会需要的学生;另一位是马修老师,他认为教育就是顺应学生的潜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从而让学生表现出最完美的自我。正是这两位持有不同教育理念的人,在这所学校里实施着完全不同的教学行为,自然也就起着完全不同的教育作用:学生们恨死了这位校长,并在与校长的对立中滑向了调皮的深渊;学生们爱死了这位马修,并在马修的鼓励下逐步走向了学习的天坛。

在校长执行“行动—反应”原则的时候,校长只需要明白自己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必要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状态。他相信不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状态如何,他们在校长的奖励与惩罚面前,都会主动地向校长期待的目标靠拢。可是,事情似乎并没有按照校长的预期那样发展下去。当校长去奖励优秀的学生时,这些优秀的学生逐渐将学习的内在乐趣,转化为对外在奖励的追求,最终为了逃避外在奖励带来的压力,而放弃对学习过程的坚守;当校长去惩罚那些调皮的学生时,原本为自己的调皮行为而自责的学生,现在因为得到了校长的惩罚而变得心安理得,甚至为自己持续不断与变本加厉的调皮寻找到坚实的理由。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马修老师来到了这所学校,这所校长与学生严重对立,教学与学习严重对立的学校。

学生送给马修老师的礼物,就是把他们调皮的本事都用在了他的身上。尽管校长用严厉的批评为马修老师解了围,但马修老师似乎并没有领校长的情,而是帮学生说话。让我们觉得更奇怪的是,学生并没有因为马修老师帮他们说话,就因此而信任马修老师,教育是需要时间的。校长严厉的批评可以让学生在瞬间安静下来,但却积累下了无穷的冲突与矛盾;马修老师善意的说话并没有制止住学生的调皮,但却在学生的内心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当面对一件又一件学生调皮的事情时,马修老师总是回避调皮事情的本身,而是主动地与调皮事情背后的学生交流;他不是往调皮的事情上施以惩罚,而是给予调皮事情背后的学生以宽容、理解与支持,并最终把这些调皮的学生带出了调皮的困境。

学生之于调皮,尤如婴儿之于脏水,如果我们因为调皮就制裁学生,这和连婴儿和脏水一起倒掉有什么区别。在调皮活动中,有学生的参与,也有生活环境的掺杂,我们需要的是去除引诱学生调皮的环境,而不是把棍子打到学生的身上。其实,学生把自己的才能用到了调皮活动而不是学习上,学生本身就是最大的牺牲品;当我们真正明晰了调皮活动的发生机制,我们才不会去一味地指责学生。与之相反,我们才会同情学生在调皮活动中做出的牺牲,理解学生在调皮活动中的无奈,宽容学生在调皮活动中产生的结果,发掘学生在调皮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出让他们调皮的生活环境。

 

 三、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

站在学生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与理解学生的现实。不管学生的现状如何,这都是既成事实,都是学生过去不断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过度地否定学生的现状,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否定学生的潜力与能力。当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只得了二十四分时,你会怎么想呢?你是觉得这个学生太笨,还是觉得这个学生不够努力呢?其实,既然学生笨是个事实,就没有必要天天用这个事实打击学生;再说,既然学生这么笨,居然还考了二十四分,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还真不错,就凭这个态度,说不定下次就考三十四分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备学生,并把只得了二十四分的事实归因于学生,这就让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个学生考好的那一天。

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且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与去除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两者的目的都是把学生培育成美丽的花朵,但过程却完全不同,过程中的师生感受也完全不同。当我们想改造一个学生时,这就预设了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与不健全性,于是我们只好用外在的力量去消除它,这时的学生只能感受到外在的压力。可是,当我们想塑造一个学生时,这就预设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可能性,也预示着我们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前者让学生对自己的潜力与能力充满信心,后者让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与帮助,这时的学生在学习上必将动力满满的。

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教育不再是主语的艺术,而是宾语的艺术。站在教师这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处理教育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也容易显现自己的智慧。可是,如果要求教师站在学生那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像这样的课堂即使成功了,也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而非教师的智慧。虽然前者更容易让教师出彩,更容易让他人看到上课教师的价值与能力;但后者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教育价值,尽管它不能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做秀的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中教育要反思,应该培养学生什么
下一篇:基于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专业阅读范式转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