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2023-05-24 18:55:00   来源:   撰稿:杨向燕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标要求】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教学立意】

探寻制度创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关系

【设计理念】

隋唐制度的创新和变化对于后世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体现“联系现实,以古鉴今,渗透制度沿革,培养创新意识”、“解说史料,神入历史,情境体验,调动学生兴趣”、“问题探究,由浅入深,激活学生思维”等三大理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对社会变革的革新认识,由制到人也要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通过三大制度的创新三个子目全面体系的介绍了隋唐制度的发展历史变迁。内容上承秦汉魏晋,下启宋元明清,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2.现实意义分析:深入了解制度创新,理解制度变化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为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学情分析】

1.心理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步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个性鲜明,对事物能 够做出自己判断,理性认识困难。基于此,本课教学将提供多角度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问题探究提高认识水平。

2.知识能力水平:初中学习已对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历史概念的内涵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赋税制度。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化历史概念解读,尤其是租庸调和两税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将隋唐制度创新置于中国政治制度历史长河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理解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

3.史料实证:运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教材一手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4.历史解释:通过探究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重大历史影响的原因,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客 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唐时期制度创新,联系当下中国的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和两税法

2.难点:两税法的变化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制度设置对应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案例问题分析理解这一阶段制度创新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史料研读法。坚持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全面客观地概括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时代特征,全方位理解掌握历史概念。

3.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三大制度发展演变的

基本线索。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素材,完成教学设计,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好课内探究材料、课堂分析的具体案例和课堂探究问题等。

2.学生准备:结合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教学环境】

多功能教室,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部分)

    详细请见附件: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doc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于生态史观的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探究
下一篇: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