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2023-09-20 15:42:00   来源:   撰稿:胡杏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定位和要求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定位和要求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统编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第二框题。本框承接上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继而探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两框内容在逻辑上依次递进。本框内容包括三目:“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三目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三目的逻辑关系是:从真理的客观性出发,阐述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阐述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辨析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根据议题式教学的要求,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开展活动并解决问题。通过上一框内容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实践的含义、特征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框内容进一步明确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体悟改革开放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进而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政治认同。

2.通过讨论“人民公社化”与“包产到户”的争论,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讨论“包产到户”再到“三权分置”规模化经营,明白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惧错误,树立正确的真理观,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3、通过参与农业农村部部长信箱实践活动,完善并提交小组成果:“三权分置”土地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真实参与我国的改革进程,在活动中深化知识,提升深度思考与公共参与能力。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明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教学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方法】

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

按照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结合议题式教学的特点,本节课遵循提出议题——活动探究——解决议题的总体思路,以 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为总议题。在议题探究中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并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情境线:聚焦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从“人民公社”至“包产到户”——从“包产到户”至“三权分置”——“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使学生了解改革史,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议题线:分别从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真理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真理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三个子议题,层层递进深入理解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

活动线:围绕着农村土地改革的过程,由分析辨别真理——比较判断得出真理的特点——围绕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坚定道路自信与政治认同,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教学思路】

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为情境,以鲜活的改革探索过程为载体领悟真理的特点。具体思路是,由改革开放45周年导入总议题: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通过三个环节:从“人民公社”至“包产到户”,分析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感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客观性;从“包产到户”至“三权分置”,判断比较二者适用的条件,进而领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尝试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体悟真理发展的过程,深入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自觉做到再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过程】

1、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导入总议题: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师活动:播放图片,由改革开放45周年提出议题,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感受改革的成果,进入议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热点导入新课,由鲜活的农村土地改革史为载体,激发学生关注党史,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以此为切口,带着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分议题一:从“人民公社”至“包产到户”——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

展示“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争论,以及邓小平对“人民公社化”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何者为真理以及原因,进而感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教师活动:展示“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争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及何者为真理。

学生活动:通过归纳理解“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观点,结合已有的历史背景以及上一节课的学习思考原因以及何为真理。通过实践检验得出“包产到户”更能激发劳动积极性,更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因而是真理。

教师活动:结合邓小平对当时历史情境的回忆,可以形象看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我们要向小岗村的村民一样,不惧权威,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坚持真理。

设计意图:用真实鲜活的改革开放史作为本节课的探究背景,增强感染力。通过分析辨别真理,引导学生感受真理的客观性,领悟改革开放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矛盾,追求真理的先进品质,进而坚定政治认同。

分议题二:从“包产到户”至“三权分置”——真理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播放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与影响的视频,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民有所呼,党有所应。通过对比分析原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1. 以前强调“包产到户”现在又要规模化经营,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说明理由。2. “三权分置”改革是否说明“包产到户”不再是真理?为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视频以及课本讨论回答,在比较中培养辩证的科学思维。在对比中领悟真理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三权分置改革视频,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真理的理解,体会我国不断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改革生产关系,发展和完善真理。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解放思想,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分议题三:“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真理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

展示 “三权分置”改革实施后目前在农村存在的三种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应措施,并进行小组展示,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1.集小组智慧,概括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为保障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提出一些具体措施。2. “三权分置”改革从2014年至今,未来我们还需要再对其进行探索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现实生活,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出条理化的措施,并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图表展示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再到“规模化经营”是一个轮回,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学生活动:进一步深化对认识发展的理解,认识虽然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但并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设计意图:承接上两个活动环节,结合我国当下农村土地流转遇到的阻碍这一真实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现实问题当中,交流观点,深化思维,体会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在归纳整理展示小组成果的过程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课堂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仅仅是农村土地的改革,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扬改革开放精神,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在生活学习中不惧权威,实事求是 敢闯敢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之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课堂小结与板书】

【活动拓展】

1. 用真理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过程撰写一篇宣传稿。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400字左右。

2. 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善课堂上对三权分置改革中的相关措施,整理问题与对策,提交至农业农村部部长信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延安精神滋养下:秦声嘹亮
下一篇:《市场体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