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09-12 16:30:00   来源:   撰稿:贾菲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贾菲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内容要求:

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性

 

学业要求: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本节课程内容的顺序为: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本节内容是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之后从传递桥梁——有性生殖配子的形成为载体,继续阐明配子形成过程以及多样性的原因,对遗传定律理解以及遗传物质传递与表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形成配子有一定的了解;初中学习过有性生殖相关概念,通过图形的讲解能够突破同源染色体概念等重难点。

2.能力基础

基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实验分析能力。

3.学生易产生的误区

学生容易混淆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等相关概念;不易理解为什么先分同源再分单体;无法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进行准确辨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根据证据演绎推理、建模等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阐述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感性认知的理性化(科学探究)

3.初步解释配子多样性的原因,理解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对进化的意义(生命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减数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辨析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的不同时期

2)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模型建构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论证式教学法,即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由学生在已有证据下分析并提出假说,再根据证据支持/辩驳假说,从而修正并完善结论。

本节课从有性生殖引入,引发学生深思:再由学生观察人和果蝇的染色体核型图,归纳概括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引出问题: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如何变化?再由学生小组合作建立不同假说模型,由教师给出证据,由学生证明/证伪假说。证明假说后,小组合作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再现;由教师补充知识完善过程,并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点。

                           详见附件: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市优质课--减数分裂.ppt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下一篇: DNA的结构 教学设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