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牛顿第一定律


2022-04-13 10:43:00   来源: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质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关于惯性的实例,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入毛泽东开国的视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又引入文化大革命这件事,让学生对事情进行客观化认识,敢于批判,敢于怀疑,再通过物理学史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简介,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物质发展规律的曲折性。
   4.网络技术能力:让学生了解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云平台(http://jxpt.tfedu.net),并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平台。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1.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策略】
   由“开国大典”和“文革视频”引入新课,揭示人类认识物体运动的漫长过程,由教师启发、联想、实验、展开讨论、渗透理想模型的建立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同时采用学生阅读、交流、人机对话和教师总结的方式开展本课时的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云平台(http://jxpt.tfedu.net)、网络技术、多媒体展示技术、现场实验、理想实验、论坛讨论、学生发帖、慢放处理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引入开国大典的视频,并讲述毛泽东主席伟大之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毛泽东主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引入文化大革命的视频,在教育平台上建立论题: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对这些论题进行网上的搜索、相互地讨论,并把结果发在论题的帖子上,教师进行选读,这样使学生对“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情进行客观化认识,敢于批判,敢于怀疑。并让学生明白:再伟大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二、新课教学
   1.调出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预习论题“亚里士多德?你知道他的功绩吗?”,让同学们相互分享。教师挑出精华贴选读,这样让学生明白亚里士多德许多伟大的功绩。
  2.教师介绍亚里士多德,与毛泽东进行类比。
  3.引入亚里士多德的小实验:用力推桌子。

实验 有推力时 无推力时
运动状态 运动 静止

  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得出似乎正确的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4.在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提出“伽利略的猜想”,并让学生现场在论坛里讨论论题。
  让学生讨论以下论题:
  若小球在平直的路面上滚动,会怎样呢?
  若在冰面上又会怎样呢?
  若是在一个绝对理想光滑的冰面上又怎样呢?
  充分让学生沿着当年伽利略的脚步,大胆地猜测问题。
  5.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演示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


  边做实验边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对面的斜面倾角小了,物体运动得远了,并发问:如果对面的斜面放平,小球会怎样?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轨道光滑,当把右侧斜面放平,小球为了想达到同样的高度,那么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6.结论的提出。
  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笛卡尔(在论坛上选读学生课前的预习作业:“你对笛卡尔有什么了解”?):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方向做匀速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里教师要认真解读从“伽利略”的观点如何到“笛卡尔”的观点,并阐述清楚“笛卡尔”到底补充了什么?并对“牛顿第一定律”定律进行仔细分析,适当举例说明。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
  7.在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提出“有没有生活中看似正确的事情,长期被人们认可,但经过推理,是错的!”让学生现场在论坛里讨论论题。教师浏览学生的帖子。
  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再次明白很多事情光凭别人说是不行的,凭经验也是不行的,必须要理论推导、实验演示,哪怕是理想实验,呼应开课引入的两段视频。
  8.引出惯性、惯性定律并用实验展示液体惯性实验与气体惯性实验。
  为了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教师利用化学知识把物体分成三类: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实例让学生去举例说明;液体的教师做演示实验:两个隔开的水槽,一边灌满水,一边是空的,让它在桌子上运动,突然停止,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现象,从而说明液体也有惯性。
  关于气体惯性,教师演示吹蜡烛的实验。
  用摄像机摄像,转存电脑,利用软件进行10%慢放,再让学生登录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的“吹蜡烛实验说明什么”,并让学生现场在论坛里讨论论题。最终由教师阐述实验结论,说明气体也有惯性,从而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9.用“神秘小球实验”提出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事先准备一个钢制小球和塑料小球用纸包好,再用等长细线悬挂铁架台上,找学生分别朝两个小球吹气,观察摆动情况。然后让学生剥开纸,发现真相,从而说明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阐述惯性与质量的具体对应关系。并解释惯性与速度无关(速度为零,惯性也不为零)。


   三、课后想一想
  在教学平台上“班级论坛”里发表一个案例:2001年2月11晚上,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司马南与主持人崔永元合作表演了“铁锤砸砖”节目。崔永元头顶8块砖,司马南用一铁锤击打头顶上的砖。结果砖被击碎,但崔永元安然无恙;据司马南讲,他做第一次实验时头顶一块砖,结果被砸昏了过去。让学生在论坛里讨论这个问题。

   四、小结本课。

   五、课后练习。
   在教学平台上“测试反馈”里给学生发布课下作业。

   六、发布下节课的电子预习学案。
   在教学平台“网络学案”中发布下一节课的电子预习学案。

相关热词搜索:牛顿 第一 定律

上一篇:高中物理
下一篇:飞向太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