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永新破解一线教师的八大难题


2017-03-20 15:27:32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朱永新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一线教师问题1: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 朱老师,几乎每个学期,教师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难见素质、能力有多大长进。而一些“草根名师”不断涌现,却不见得参加过什么县级、市级、省级培训。好教师能培训出...

 

 

    一线教师问题1: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 

朱老师,几乎每个学期,教师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难见素质、能力有多大长进。而一些“草根名师”不断涌现,却不见得参加过什么县级、市级、省级培训。好教师能培训出来吗?

 

    朱永新答:送给教师的吉祥三宝

我们的确看到这样的现象。现在的许多培训,要么是炒冷饭,要么是离一线老师很远,对一线工作更是隔靴搔痒,讲授的内容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线的老师,除了反映我们对于培训的困惑之外,无法改变现有培训的格局。而我们能够做的,是千万不要放弃“自我的培训”。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曾在2004年底的苏州吴江的一次讲座中归纳了国外的三大学派,一是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后来,我们新教育共同体则将其提炼为三专模式,即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来自我培训。我把它们称之为的吉祥三宝

 

培训就是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培训,而在于我们是否主动敞开心灵进行自我教育。

 

一线教师问题2:如何进行专业阅读?

当了老师,不像做学生的可以全神贯注地学习。我该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率呢?

 

    朱永新答:阅读是约见最重要的人

很多老师对我说,他们知道学习的意义,知道阅读的价值,但就是工作太忙,“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试想某一天,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约你相见,你会不去吗?肯定会想方设法相见。我认为,阅读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人。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希均先生的名言。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对读书来说,尤其如此。早晨早十分钟起床,可以挤这十分钟读书;晚上少看一点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休息时,推掉一两个应酬,就有了整块时间。我还习惯在自己的车里放上大量的各类书籍、报纸杂志,坐上车就拿起来看两眼、翻几页。不能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阅读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

 

一线教师问题3:如何让自己的从教理想不动摇?

小学老师不能跟着学生一直教六年,只教一年、两年,感觉暂时还看不到自己所做的努力给孩子们带来的生命本质的变化。所以,我的信念会出现动摇。

 

朱永新答:信念来自榜样和乐观的心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说,首先要知道,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能够跟班走。不过,我觉得同时一定要相信:即使教孩子一年,也可以给孩子终身影响。

 

其次,我认为信念有两个很重要的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人生中为自己寻找的榜样。第二就是要有乐观的心态。信念动摇的时候,往往是碰到挫折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能够看到光明、成绩,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

 

教育工作中,孩子尤其如此: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够给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怀疑他,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展示的就是阴暗消极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结出的教育之果。所以,从信心到信任到信念,这是产生教育奇迹的最重要基石。

 

 

一线教师问题4: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实在挤不出多少时间做研究,读书也很难带着问题去阅读,写作也只是写写日记与感想,好像离科研型教师越来越远了。作为一线老师究竟怎样做教育科研呢?

 

 朱永新答:扎入泥土里,才能做出好科研

我历来主张,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正是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

 

在教育史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地”。如夸美纽斯长期担任拉丁学校校长;裴斯泰洛齐开办过“孤儿院”和伊蒲东学院;赫尔巴特创办过实验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教了20多年书;中国古代的孔子也从20多岁开始从事教育活动。有人曾对100多名古今中外教育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过教育教学经历的占90%以上。

 

所以说,广大的第一线教师扎根于丰富的教育沃土,拥有大量的教育感性经验,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作为学者的教育科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教师的参与性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师的研究往往是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

 

 

一线教师问题5:如何形成个人风格?

您曾说过:教师的风格,是一间教室特色的最重要根源。对年轻教师而言,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朱永新答:在博采众长和扬其所长中形成

风格的形成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博采众长,另一个是扬其所长。

 

教师的博采众长,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不断采集花蕊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风格的过程。

 

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大师在形成自己风格之前,都会进行卓绝的努力,艰苦的探索。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我们新教育所提倡的“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广泛地阅读,坚持不懈地写作,能为成长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扬其所长。或者说是扬我所长。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之上,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之后,一个老师需要形成自己的内在风格,向世界宣告“我”的独特存在。

 

 

一线教师问题6:如何把口才练得棒棒的!

有人说,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谈吐是教师的第二外貌。教师怎样使自己能说会道呢?

 

 

朱永新答:讲话的技巧需要学习和训练

一个教师,如果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如果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如果吐词清晰抑扬顿挫,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被学生所喜欢。

 

有人总以为,教师的好口才是天生的。其实不然。说起来可能不相信,我本来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更谈不上演讲了。进大学以后,我读到一本传记,其中讲到这个传主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的故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意义,于是经常主动地讲话发言,甚至愿意“承包”别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就会说了,自信了。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学好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讲好普通话。

 

其次也要学习讲话的技巧,如上课、讲演时如何开头?如果用鲜活的故事感染人?如何加强课堂的逻辑理论?这些大部分属于讲话的“技艺”,找一些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有针对性地训练。

 

最后,就是行动。知行合一,用事实为演讲佐证,就会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情感的温度。

 

 

一线教师问题7: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朱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忙于上课、批改作业、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感到疲惫不堪。做教师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

 

朱永新答:享受你的教育生涯

关于幸福的名言妙论尽管各不相同,但基本揭示了幸福的基本特征——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在服务中的,在研究中的,是与别人分享的。教育,恰恰是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是让人们幸福的事业。

 

教育这项工作,是复杂甚至繁重的,很多人都认为是这个原因让老师丧失了幸福感。可是,新教育的许多老师,工作量并不小,甚至比其他老师更重。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幸福指数,往往比一般的老师要好得多。

 

我特别赞同罗丹的一句话:“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很多人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这当然也对,但只是最低层面的意义。从时间看,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从结果看,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因此,真正的工作意味着创造自我,实现自我,并因此而幸福。

 

 

一线教师问题8:如何应对自己不如学生的困境?

朱老师,现在做教师越来越难了。学生懂的我们未必懂,学生知道的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朱永新答:先生首先是学生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就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要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理解他们,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传统教育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与学生一起成长,首先是要有成长的渴望,有成长的内在需要。

 

 其次是善于终身学习,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

 

再次是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专业型教师。我们不必在所有方面超越学生,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成为学生崇敬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与学生一起成长,会让你找到职业的尊严和乐趣。因为,只有成长,才能够幸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习科学”研究促教育变革
下一篇:赛教学技能,展青春风采(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