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2017-09-12 10:56:20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当前教研工作还存在如下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

 1)教研组工作事务性多而研究性少, 教研功能萎缩;(2)教研组工作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活动内容空泛;(3)教研组工作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 集体备课淡化;(4)教研组工作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 评价氛围保守。教研组工作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局限于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和不足的评课上: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进,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大幅度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借助于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因此认真反思和切实解决原有模式下学校教研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和新功能,全面提升教研组工作水平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己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有效地进行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过硬、能吃苦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学年可能都会有人事变动,作为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本校的各学科师资队伍现状,细致地做好各教研组的组建工作,把好进人关。从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甚至男女比例搭配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使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结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促进教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可以采取结合-互补-竞争的组合方式,让教研组内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并让他们在性格、脾气、作风能力上互补,在教学上能展开讨论,在事业上能相互竞争。

 另外,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学校要加大对教研组的政策支持,在明确教研组工作规范及组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把课程开发、研究、建设的任务,以及对教师评价、考核、聘用的部分权力下放到教研组,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长应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还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倡导讲学习,铸师魂,树形象,练师能活动的中坚力量,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

  二、确立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及发展规划,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条件

  事实早已证明:凝聚力就是工作的创新力。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组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除学校要刻意增强以外,教研组内也可大有作为。一是制定学年或学期工作目标及教研组发展规划,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和管理目标,要有实施过程(包括措施与方法、活动的安排)和本组的教、科研课题。比如,学期初,可在征求全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向大家说明,在争创先进组,教师培养,参与学校活动,学科竞赛、组内精业务竞赛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如何配合,进而提出明确要求,在形成共同愿望的基础上,大家自然会积极参与,久而久之会形成合力。二是主动团结组织老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通中凝聚。三是以群体性教研科研活动,促进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或外出比赛,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评教讨论,这样就会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中式备课,组织参观,资料信息共享等,这都是增强合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教研组的活力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教研组或备课组目标一致的时候,成员就容易产生对教研组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这时,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本组的教学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本组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三、完善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教研沙龙制度(在咖啡泛香、乐曲萦绕的氛围中进行自由式的交谈。每个教师都可以传递教学改革信息,都有机会述说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沙龙式的教研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愉悦、宽松的教研环境。可安排的教研沙龙包括:学科沙龙,班主任沙龙,专题研讨沙龙等)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四、强化教研组校本教研,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已初步达成一个共识:教师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要有共同的课程理念,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学校的教研革命”——校本教研,即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确立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必须确立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新观念。要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着眼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总体要求.做好学科内综合和相关课程体系组合(综合)的文章,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体规划,切实制定学科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提出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意见,落实编写任务,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科校本课程的体系与内容。

  学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决定于其活动的内容。如果活动内容一般化,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活动质量。安排教研组活动内容,决不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学校领导要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使各组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为此,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必须要坚持四要的指导思想,即:一要明确研究的专题;二要以科研带动教研;三要做课活动制度化:四要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

  搞好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途径。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研组的特色建设:(1)建立组本教研制度。如专题教研活动计划,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发展性评价研究,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个性化的选课制度,师徒挂钩学习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使用与管理制度等。(2)重视学科竞赛。组建学科竞赛辅导团队,分工协作,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竞赛总体成绩。(3)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把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落到实处。(4)重视学科习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5)重视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

  五、重视各年级备课组工作,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要一环

  使用新教材以来,由于新教材知识容量大,又缺少相配套的参考书和练习,使教师几乎时时在备课,刻刻在讨论。加上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特别多,涉及的领域特别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常常会碰到许多难题和困惑。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对教材的深度广度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设置上。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与教材的总目标一致?对内容的把握是否与教材的总体思路一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课堂上的引导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到位?由于新教材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化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对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在把握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操作中,同一节选材,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在教着有所区别的内容,教什么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这一切虽然给优秀的教师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对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为我们教学中始终存在着的难题。

  这其间备课组的作用就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入手,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活动,教研组内组成攻关小组,加以指导和配合,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各备课组在四定的基础上,每个单元活动两次。第一次是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对单元的教学目标、单元构成、单元的教法处理都能达成一个基本共识。第二次是在教学实践后,重点放在研讨本单元教学的得与失上,对原先的教案或教法进行补充修改,交流课后记(课后记可以记某一点上教学的过程,可以记教学中的片断材料,可以记学生的反映和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记自己教学中的心得,可以记教学得失的分析),总之教后记应该成为教案后面的一道亮丽风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提供更完善的资料。

  我们感到这样的一个过程使经验和资源实现了共享,使青年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迅速地成长起来;使老教师们也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大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充分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巨大魅力,也充分感受到备课活动不在形式,它的实效性在于我们教师自身内心的需要和渴求。当然,我们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鼓励教师发挥个体智慧,进行更富个性化的教学再创造。

  最后,一个教研组要想立于优秀教研组之林,就必须首先重视教研组的窗口形象建设,要积极主动地宣传本教研组的先进理念、学科文化特色、组员的精神风貌与团队精神。因此,教研组要加强本教研组的网站建设,展示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举办网上论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和观点,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参与先进教研组和重点学科教研组的创建活动。还要加强与兄弟学科教研组,与兄弟学校教研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科知名度与美誉度。

  加强教研组建设可以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能有所作为、教研组建设得到实化、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虚心向兄弟教研组学习,力争使我校化学教研组建设、化学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送给年轻教师的7个走心忠告,最后1个特别重要!
下一篇:教研强则教育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