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蔡晓东校长:咱们学校呢,叫实验中学,应该说,还真的是一直在进行探索实验。这是我们的使命。我觉得一个学校,它的发展,或者提升办学水平,一个很内涵性的东西,就是说,它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不是一步步地向前提升。这种提升,当然视角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它的提升。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进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办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意识,启动得很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上一届校长王满中开始,就启动了。实验中学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跟他是有直接联系的。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方面,十一、二年以前,就走在北京基础教育领域的前列。十一二年以前,就从着手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入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像陈天敏老师那样快退休的老师在内,都从最基本的“输入法”开始,进行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计算机或网络的培训。后来,给所有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从那时起,学校在硬件及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投入。给老师营造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服务于自己教学的环境,并不断强化。老师们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他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语文组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这个事情的出现,是有基础的,有背景的,需要环境和土壤的。这是我们学校“语文课程信息化”方面的背景。
  实验老师,跟我们实验学校的文化有关系,他们都愿意在教育改革和探索方面尝试一些新东西。他们的团队有这种文化氛围。从王校长那会开始,我们学校就一直在进行课程的、教材的、教学方式的多方面的探索。语文组从事的探索,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又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说实话,当初我刚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没有太深刻的认识。随后,两年前,在我们学校召开了一次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实验的现场会,汪文龙老师作了现场汇报,当时语文组的很多老师,像组长廖昌燕等都介入了这个项目,听完课以后,我就觉得,这个探索的力度挺大,是挺有挑战性的一个东西。信息技术不光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念了。在向纵深发展。我体会吧,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限制。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比较容易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这就很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信息传输为主导,充其量是双向互动的方式。现在是多向的互动。一个学生,可同时接受来自班级的群体的四十几个同学的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不了的。特别是语文教学,它需要一种“场”,需要特定的思想环境,语言环境,学生之间需要彼此感悟,彼此感染、激活自己的一个“场”,数学学科,可能对这样一种“场”的要求强度没那么大。体现了信息量大,多元多向互动的特点。而且信息可以储存,几年下来,老师可存储海量鲜活的教学信息,这都是传统教学比拟不了的。因此,是先进的,符合当前所倡导的新理念的。它的核心还是提升教学质量,不仅是技能和知识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要更突出一些。特别有意义,有价值。
  语文组从05年开始,前后有二十多位老师,程度不同地介入到实验中来。像汪文龙老师,一直是亲历者,是介入很深的老师。由于时间的积淀,加上北京07年启动高中的新课改,对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语文组在全校是率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