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好书佳作:金宇澄的《繁花》


2021-01-06 16:37:15   来源:艺体实验中心   撰稿:胡建侠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好书佳作:金宇澄的《繁花》

 

《繁花》书写了三代人物,各个人物的身份、家庭背景、主要活动空间、性格脾性都各有不同,作者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深刻详实地映射着其背后的时代变迁。在各种政治之风中,农民们面对的是最直接的饥饿与身体之痛,而城市里的普通市民,更多的在承受精神煎熬——作为无产阶级工人队伍最强大、资产阶级也同样数量最多的城市,作为曾经风华绝代的上海,在一系列变故之中,更显得风雨飘摇。《繁花》是一部上海市民心灵史,也是上海的成长史,且是一部疼痛史。

 

2015年5月29日,《繁花》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8月16日,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繁花》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选题计划“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列为第五十四部。

 

【书影】

 

 

金宇澄:《繁花》

 

【作品鉴赏】

 

《繁花》是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以10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金宇澄还将笔调触及太平天国时期,甚至远古的传说时代,展现的并非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但又与上海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裁上,《繁花》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势,呈现出新的韵致。

 

小说《繁花》表现的主题是宏观大历史下小人物随波逐流的命运无常的无奈,作品中呈现的,是无论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却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恒定的、琐碎的、精细的、世俗的市民传统,并在这种琐碎和精细中展现最真实的生活本相。作品用自己腔调和言说印记来发现并肯定日常经验和平凡物事“诗意”和“史意”,文中对于写上海日常生活的描写存在着内在的连续与变化,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表现了作者金宇澄对上海精神及对上海生活的理解的变化过程。

 

《繁花》可贵之处是对上海普通民众和饮食男女的重新建构,通过对三个年代的市民群像刻画,还原上海市民的整体面貌,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了精神批判,通过物质性的触底的书写,还原上海城市生活“城市与人”的本相。“话本体”的写作方式回归传统,又不乏现代元素的融入,交错的时空线营造出十足的画面感、镜头感,把上海描写的十分接地气却又不失风情;沪语思维下的创作则给整篇小说添上了浓浓的上海风味,并在语言方面也克服了南方作家面对普通话的叙事困难,实现了对北方语言的垄断地位的突围,使南方语言得以从书写边缘地带向中心靠拢。在叙事方式上,金宇澄以“说书人”自居,恰恰是回到了古代城市之中说书,需要说书人,需要被言说的作品,需要特定的场域,需要足够的观众,摆脱说书人的叙事方式”成为彼时对创新的赞美,破旧立新的重要手段,是复归也是创新,可以说是另一种文本的实验。

 

金宇澄

 

 

【作者简介】

 

金宇澄,1952年生于上海,原名金舒舒,祖籍江苏黎里,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失去的河流》被《小说选刊》和《新华文摘》转载。后加入上海作协首届“青创班”。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繁花》,中短篇小说集《迷夜》,随笔集《洗牌年代》等。2012年以满纸沪语完成了一部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一举摘得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3年凭借《繁花》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和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好书值得推荐。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图书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名人名作:贾平凹的《秦腔》
下一篇:让书香弥漫校园,让书韵浸润人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