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2015-10-26 11:06:00   来源:   撰稿:董啸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组成。

 

掌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了解自主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学会分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简单的方法。

情感、态度

①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与价值观

②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

教学难点:

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引入】电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火力发电将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造成能量损耗而且不方便,能否通过某种方式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探究来寻找答案。

二、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探究主题】1、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1)煤的燃烧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燃烧时主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何种能量?

【合作探究】煤的燃烧就是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煤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主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

【探究结论】煤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煤燃烧时,主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

【质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能量变化,一般是热量变化,却没有电流产生。

今天我们就从一个神奇的实验入手,探究如何把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2)如何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硫酸的体积约占烧杯的1/3铜片和锌片不连接);

②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并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导线连接前后,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实验现象:

①实验中,在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在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②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在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思考】上述实验中能量发生什么变化?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吗?

【合作探究】从能量转变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中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个装置就是一个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探究结论】

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历史】 1799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过渡】原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让我们来继续探究一下原电池的原理。

【探究主题】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与稀硫酸是否反应?为什么在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实验数据】实验结束之后,称重发现铜片质量不变,锌片质量减小。

【合作探究】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锌原子失去的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获得锌片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探究结论】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获得锌片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氢气逸出。

2)请同学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两个金属片上各发生了什么反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物理学知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合作探究】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H+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锌片将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转移给铜片上H+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 片: 2H++2e-=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3)为什么正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没有电流产生,而在原电池中发生时可以产生电流呢?

【合作探究】正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反应时,电子转移没有通过导线,而是直接转移,所以没有电流产生;在原电池中,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通过导线进行电子转移,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探究结论】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从而使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从而形成电流。

【探究主题】3、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

1)电池都有正负极,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

小贴士:由物理学知识可知,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电子的流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合作探究】在铜和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电极流出,因而是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入到铜电极,因而是原电池的正极。

【探究结论】

负极:失去电子的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一般用活泼金属;

正极:得到电子的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一般用不活泼金属。

【过渡】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果想要设计一个电池就的知道原电池的组成是怎样,让我们继续探究。

2)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是什么?

【合作探究】电池要正常工作,还需要形成闭合回路,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结论】原电池的工作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

【合作探究】从结构来看,原电池的必须有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以及一些辅助物(容器和导线)。由于负极在反应中提供电子,所以一般用易失去电子的活泼的金属;而在反应中正极上获得电子,因而用能导电的物质,一般是不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要保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原电池的组成:较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有能保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

【分享与交流】

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

1、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从而使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从而形成电流。

3、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

较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能保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

【活学活用】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原电池装置。

主要用品: Cu片、Fe片、Al片、蔗糖溶液、硫酸铜溶液、盐酸、导线、电流表、烧杯等。

序号

正极

负极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外实践活动】

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请同学们利用家里的橘子、苹果、柠檬或番茄等含酸的水果、铁片(或铁钉)、铜片(铜丝)等金属亲手设计制作一个成原电池,并将原电池与音乐卡片(或小电珠)连接检查是否有电流产生。

置作业:请根据反应:2Fe3+ + Cu = 2 Fe2+ + Cu2+ 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并指出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板书设计〗二、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1、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原电池的组成是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化学能 电能 课时

上一篇: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下一篇: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