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对一道高考化学试题的质疑


2015-10-25 21:11:11   来源:   撰稿:董啸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对一道高考化学试题的质疑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710003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版)27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283.0kJ·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H=+108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10min14min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6ec8aac122bd4f6e

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        

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或”=”)

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此时c(COCl2)=     mol/L

比较产物CO2-3min5-6min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比较反应物COCl25-6min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原因是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版)27题,是一道极具争议的题目,虽然该题对反应热计算和化学平衡等的考查改变过去的传统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地对考生的思维品质、归纳整合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该题中存在几个不妥之处,使得该题存在致命的缺陷,特提出与大家商榷。

1.命题不严密,导致答案不唯一

该题第(2)小题中涉及到由CH4CO2进行高温重整制CO,该反应的条件只有高温一个,而高温是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条件。中学化学中经常出现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的现象。根据中学化学有关知识分析,该反应可能生成COH2O,也可能生成COH2。所以,据此分析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CH4+CO2=2CO+2H2CH4+3CO2=4CO+2H2O。该题要求计算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利用盖斯定律我们不难推出以下两种结果:

利用CH4+CO2=2CO+2H2计算

利用盖斯定律可得,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CO2(g)=2H2(g)+2CO(g)    H=+247.3 KJ/mol,计算可得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5.52×103KJ

利用CH4+3CO2=4CO+2H2O计算

利用盖斯定律可得,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3CO2(g)=4CO(g)+2H2O(l)  △H=+241.7 KJ/mol,计算可得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2.70×103KJ

若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利用CH4CO2进行高温重整制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5.52×103KJ2.70×103KJ,而不只是参考答案所给出的5.52×103KJ

本题命题人旨在利用燃烧热、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查考生综合计算能力。但由于命题不严密,使得制取CO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两个,导致答案不唯一,违背了化学基本常规。如果在命题时能多一些限定条件或已知条件,使得利用CH4CO2制备CO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唯一的,则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数据不易读准,条件改变不明确,容易导致误判

该题第(4)小题,要求考生利用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但是由于图太小不易读数,导致不同考生对个别关键数据的估读结果可能不同,第①、③问的结果有较大差别。如果考生以此为依据,利用8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及16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计算各自平衡常数进行判断,则可能导致因为读数时估读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而使计算出的8min16min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同,误以为温度发生了变化,并非参考答案中的温度不变,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另外,在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经常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明确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个条件。但是,本题在每一个阶段条件发生变化时,并没有明确指出只改变一个条件,所以本题4min10min14min三次变化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是只改变一个条件还是改变几个条件,题目并没有明确说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还好分析,若改变多个条件则很难判断。第(4)小题第⑤问,在比较反应物COCl25-6min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时,标准答案指出是因为温度不变,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而从题目的信息中不能准确的判断温度是否变化,也没有告诉温度不变。若温度是变化的,则无法准确分析,这样设置问题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3.化学用语不规范,数据繁琐,不符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

27题第(4)小题中以光气的分解反应为背景作为化学平衡问题连续设问,化学平衡问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可逆反应,但命题者给出的化学方程式中用的是等号,没有用可逆符号,这可能误导考生审题,也不符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

另外,该题数据繁琐,数学运算量过大,导致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于完成计算。命题者的本意是给考生提供真实的科学实验数据,而不是杜撰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然而,在考试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让考生进行如此大量的数字计算,显然背离了高考化学考查的初衷,也背离了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毕竟这是在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非数学计算。有些学生虽然有能力解决此题,但是由于计算量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而作为填空题只看结果不要过程,这样会导致有些考生会做而做错不能得分。这和根本不会做题而没有得分结果相同,导致试题区分度不高,这显然不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高考的宗旨。

4.在可逆反应中比较平均速率,容易导致理解混乱

本题第(4)小题问中,比较不同时间段的CO平均反应速率大小的设问,不太合适。因为在可逆反应中,对每一种物质都存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在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平均速率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有关,CO的平均速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CO的总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明确指出,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本题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平均速率为零,这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等于零,虽然并不矛盾,但是容易引起学生理解混乱

本题涉及到可逆反应中的平均速率和即时速率,与现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在解决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问题时,通常使用即时速率来分析,不宜引入平均速率。

综上所述,如果笔者认为本题命题再严谨一些,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可使题目更加完美,更加符合中学教学实际,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试题的选拔功能,同时为新课程改革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联系电话:15091099026

电子信箱:15091099026@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化学试题 一道

上一篇: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