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


2015-11-20 09:44:12   来源:   撰稿:董啸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

 

 

授课人:董 啸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状态的比较(等效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基础知识精析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

1.正确识别速率与平衡图像

1)图像类型:

①速率-时间图像:

②转化率(浓度)-时间图像:

          

          

浓度-温度(压强)图像:

          

2常见图像:对于反应 Ag+ 3Bg 2C?+ 3Dg有以下图像,通过分析每一幅图像,确定C的状态或△H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解题方法:

改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用各种图象来表示,解答图象题的方法与思路是:

①看懂图象: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

②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

③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

解答图象题常用的几条重要规律:

控制变量:固定某一条件,观察另一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

同压强时: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

同温度时: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

同温同压:使用催化剂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

2.化学平衡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有: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转化率、产率、组分的质量分数以及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气体体积、密度、压强等。其计算关系有: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在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物的转化率:

3)产品的产率:

4)化学平衡计算的思路:

建立模式、确定关系、列出方程、进行计算

5)计算模式:

列三行:

起始物质的量(mol   m    n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ax      bx     cx       dx

平衡物质的量(mol   m-ax    n-bx     cx     dx

差量法:利用反应达到平衡前后变化的差量,列式求解。

【拓展知识】平衡平衡的工业应用

1、适宜生产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①浓度:对任一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能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故生产中常使廉价易得的原料适当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利用率。

②压强:对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增大总压使平衡向增大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反应加快;但压强太大,动力消耗大.设备要求高,成本增高,故必须综合考虑。

③温度:对放热反应,升温提高反应速率,但转化率降低,若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故需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对于吸热反应,升温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转化率,但要避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过热分解,同时要考虑设备和成本的要求。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速率且不影响化学平衡,但使用时必须注意其活性温度范围,且防止催化剂“中毒”,延长使用寿命。

2.合成氨工业

1)合成氨适宜条件选择

①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温度越高越好;从反应平衡分析,温度越低越好。综合考虑500℃左右为宜,且在此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大。

②压强: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虑,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合成氨。但压强越大,对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的强度要求越高,结合生产实际选 2×1075×107Pa为宜。(20Mpa-50Mpa

③催化剂:虽不影响平衡但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量,目前工业上以铁触媒为催化剂。

④浓度:从速率和平衡角度分析,应增大氢气和氮气浓度,降低氨的浓度。

2)合成氨工业简述

①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压缩:制取氢气和氮气

②氨的合成: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

③氨的分离:通过冷凝嚣将氨液化,然后将氨分离,分离出的混合气体经循环操作继续合成氨。

〖教后记〗

 

 

 

 

 

 

 

 

 

 

 

 

 

 

 

 

 

 

 

 

 

题组一 有关转化率、反应速率等的基本计算

1.在100 时,把0.5 mol N2O4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1。在60 s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2 s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在2 s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 0.25 mol

D.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40%

答案 B

2.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

起始浓度

c(H2)/mol·L1

0.010

0.020

0.020

c(CO2)/mol·L1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 C

题组二 综合应用

3.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1 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放热吸热)

(2)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830 时,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_____(选填字母)

投料

A

B

C

D

n(CO2)/mol

3

1

0

1

n(H2)/mol

2

1

0

1

n(CO)/mol

1

2

3

0.5

n(H2O)/mol

5

2

3

2

(4)830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g)6 mol H2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放热 (2)增大 增大 (3)BC (4)60%

4.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g)2B(g)=3C(g),已知加入1 mol A3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请填写下列空白: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6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______(增大减少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8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___ 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 A3n mol B,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 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 mol2m mol之间变化,那么nm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用字母mn表示)

答案 (1)a/4 (2)2a 不变 (3)6 (4)n>2m/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
下一篇: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