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2015-06-16 11:43:19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王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王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进行诗歌朗读训练,把握诗歌的节奏。

2.通过揣摩、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节奏,揣摩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这首诗与平时所接触到的五言、七言古诗有什么区别?

背景资料()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讲究押韵,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顿挫相谐,有“行”的动感。

背景资料()

  杜甫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于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暂时安顿下来。

  这是公元760,“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

  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的茅屋竟为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这是杜甫一生中唯一安稳的四年生活,稳定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激情。在这四年里,他创作了240首诗。此时诗人虽然身在成都,远离战乱,但是他依然心系天下苍生。

二、吟诵诗歌——与诗人共唱

   1.读准字音

挂罥juan    俄顷qǐng     布衾qin    丧乱sāng      见此屋xiàn

2.读好停顿

通常读七言句一般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或者四三的节奏。这里用四三的节奏来读,更有歌行的味道

1)师范读: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请同学选一个其他的七言句子来读一读。

  示例: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示例: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师范读: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生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读好语气语调。

  归来倚仗自叹息。 (沉重)

  长夜沾湿何由彻!  (祈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慷慨)

 三、译读诗歌——与诗人同行

1.翻译诗句:

学生自己译读,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统一指导

方法:释字、扩充;解说诗意

2. 概括层意:

读课文,将每层层意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秋风卷茅、群童抱茅、风雨破茅、祈盼广厦

四、赏读诗歌——与诗人对话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读出了秋风猛烈,怒吼而来,好像故意和你作对似的,怎能不使你万分焦急?

读“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我读出了你面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读“唇焦口燥呼不得”,我读出了你的无可奈何;

读“归来倚杖自叹息”,我读出了你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读“长夜沾湿何由彻!”我读出了你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读出了你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读出了你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五、课堂小结:

如果一个人只抒写自己生活的贫苦,这是“小我”,但如果自己生活贫苦却不以为意,关怀着天下寒士,这就是“大我”。这也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所以说一个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别林斯基

  杜甫关注民生,拥有一种悲悯天下的情怀,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使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杜甫,想起了他的悲壮的渴盼……我希望我们同学能够多一份对民生的关注,多一点慈悲的胸怀,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温暖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用评说赏读

指导示例1“风怒号”中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指导示例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指导示例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秋风卷茅        现实     

群童抱茅                 

风雨破茅                 

祈求广厦        理想     怀

 

相关热词搜索:茅屋 教学设计 秋风

上一篇:《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下一篇:《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