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教学艺术:课堂调控的艺术


2016-01-08 15:54:38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作者:程翔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学生是天真的,甚至口无遮拦,往往出现不太和谐的音符。总之,课堂教学起伏跌宕,变化不定,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看过这样一堂课:学生的发言出乎教师的意料,课堂朝着远离教学目标的方向滑去,教师回天乏术。应该说,这是一堂失败的课。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等于没有方向、没有限制。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堂调控的能力,适时调整课堂的起伏、快慢、放收、疏密、动静的变化,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课堂的调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可以指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时间一到,各就各位。还可以指教师的讲析可以适当延展,驰骋天外,但最后要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这样驾驭课堂就体现了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抓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这句话,联系古今中外人们对生死的论述,大,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生死亦大矣的深刻含义。当我引导学生做了一圈巡礼后,又回到课文上来,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适时收束。教学《项链》,我让学生充分讨论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最后,我对学生的讨论分门别类,适时加以总结。 
  二、因势利导。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偏差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搞清学生的思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然后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这就是因势利导的艺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问战士:你们不觉得苦吗?战士笑了笑。我问学生:战士笑了笑,说明对苦不苦这个问题有现成的答案呢,还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无。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志愿军战士到朝鲜来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没有?学生异口同声:做好了。我意识到这就是我要凭借的。于是,我接着问:甚至连什么的准备都做好了?学生回答:牺牲的准备。我又问:对于一个做好了吃苦甚至牺牲的准备的战士来说,回答苦不苦这个问题,就显得太什么了?学生立刻回答:太简单了胸有成竹。我接着问:那么这个笑了笑说明战士有现成的答案还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回答:有现成的答案。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并为下面理解志愿军战士只想奉献不想索取的高尚品质打下了基础。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这个,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学生的错误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会自然出现。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问学生: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结果只有个别同学举手,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一种,教师抓住不放,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恩格斯如何来评价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使学生改变原来的态度,转而喜欢这篇课文。但有时学生的不容易表现出来,教师无可借。我看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无人回答,教师急得满头大汗。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学生不配合。学生不配合教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教师。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从学生出发?只要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巧妙地进行激励、点拨,学生的就会表现出来,教师就能因势而利导之。 
  三、话语定向。课堂上,有的学生频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一节课下来,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这样的课会失去多数学生的参与,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下。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指定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发言。教师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没完,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 
  总之,课堂调控艺术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在学生,而在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2个教育新概念
下一篇: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最受欢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