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2016-06-23 09:58:38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综合版》   撰稿:程钰琳 赵磊磊 张 欢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作者简介: 程钰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赵磊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张欢,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中心小学教师。

  一、慕课的起源与发展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MOOC的音译,意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通常认为,MOOC的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课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维基)系统发起了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MOOC这一概念是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在2008年最先提出,后来用于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开设的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MOOC本身被视作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取与共享模式,其发展则被视作一种可以用于帮助人们寻求新的教育价值与学习意蕴、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目前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一场影响力极大的“教育风暴”。

  面对势不可挡的教育革命,我国教育界也在积极应对。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约参与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edX在线教育平台;同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领衔的Coursera签约,与之一起向平台提供精品课程;同年10月,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推出了全球第一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此外,一批初具慕课雏形的国内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如网易公开课、沪江网、YY教育等)也在服务品质方面努力作出改变或调整,以便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近年来,慕课逐渐从高等教育领域向基础教育领域渗透,势必将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改革风暴。整体而言,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从形式上看,慕课以视频呈现教学内容。MOOC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而是直接为网络课程准备教学内容。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比课本或纸质文本更有利于知识的全方位表达以及情感的传递。最重要的是,当视频出现在MOOC上时,不再只是单向地播放,而是被安插了大量的统计代码,以研究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用户通过“闯关”的方式回答问题,获得继续学习的权利,在锤炼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激发学习成就感的积累。

  从内容上看,慕课的资源丰富,加上课程授课教师的知识素养较高,慕课的教学内容较传统课堂容量更大、时代性更强,且课程资源的针对性更高。

  从个性化系统功能上来看,系统会自动搜集每个学习者的个人信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内容的交互状况等,自动进行跟踪服务,提供智能化的指导。

  从效果上看,由于慕课在基础教育应用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并获得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通过在线交流获得帮助,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慕课平台建设较为缓慢,国内并未涌现出太多较为优秀的慕课平台。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所主创的“C20慕课联盟”堪称目前基础教育慕课平台建设的典范,它致力于通过创建优质教学微视频,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但总体上,国内与“C20慕课联盟”类似的优质慕课平台非常少,教育领域和技术供应商对于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普遍抱持观望态度,相对于高等教育领域而言显得较为谨慎和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教育对象、课程形态、学生基础等方面着实存在较大差异,诸多课程供应商和慕课研究机构不敢贸然将慕课从高等教育领域简单移植到基础教育领域。

  首先,高等教育对象是成人,而基础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未成年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慕课教学在学习者网络学习的自主性、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从目前的慕课教学情况来看,能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生人数比例极低,这种半途而废的情况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对未成年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也许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其次,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多数是专业类课程,与基础教育的课程形态也很不相同。专业类课程比较专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中小学生之间的情感生成)。由于网络课程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且其最大优点是以最简捷的途径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知识之外的情感等则往往得不到关照和培养。然而,基础教育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再次,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好,教师的高水平体现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上;而基础教育的学生差异极大,教师的高水平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把握上。这个差异看上去无伤大雅,但却至关重要。此外,在高等教育慕课领域,由于拥有诸多高校的支持、参与以及系统的政策引领,其教程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而基础教育体系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慕课教程系统并不完善。

  鉴于上述差异,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绝不能照搬高等教育慕课的发展模式,而必须明确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所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明确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如何定位。虽然慕课对于基础教育变革而言着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慕课的概念不能被无限制泛化;另一方面,尽管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推行还存在诸多条件的限制(诸如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校的网络条件、教师素质、经费问题),然而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公平的促进而言,慕课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因此,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出现和存在是有理由的,但这种存在还只是实体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它的角色理应定位于实体课堂教学改革的辅助者和推动者。

  四、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探究

  作为实体课堂教学形式的补充以及实体课堂教学改革的辅助者和促进者,慕课的发展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必然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何有效实现慕课与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融合,如何合理利用慕课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关键在于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采用何种应用模式,唯有如此,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才能更为理性化。整体来说,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着重从慕课平台的运行、慕课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翻转式的实体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着手(详见图1)。

\

  (一)慕课平台的运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技术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要求,共同决定着慕课的开发策略和实践操作模式。一般来说,慕课实践操作模式可分为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cMOOC)、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xMOOC)两种。由于cMOOC模式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追求知识的分享和生成,并以自组织作为主要特点,必然对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因而并不适于我国基础教育学习者特征千差万别的现状;xMOOC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有利于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重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更适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对知识的高效率传播的现实需求,更容易与我国基础教育实现有效对接,理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慕课实践操作模式。

  (二)慕课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在慕课背景下的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根据自身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观看慕课视频,完成基本教学目标。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翻转的前提条件。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家庭理应发挥督促和辅助功能,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和数据分析者。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基于慕课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云平台服务系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在具体知识单元所停留的时间、反复观看的次数和时间,了解学生回答对了哪些题目,分析学生在哪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存在着困难,判断学生在慕课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阶段通过师生交互和对话,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所提出某些共性问题,以归类解决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个别学生所提出的个别问题,则给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三)翻转式的实体课堂教学

  在翻转式的实体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四步法”(即自主学习成效检测、作业设置、协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在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自主学习阶段中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给予有针对性地点拨和讲解。根据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理解知识的方法就是合作学习以及成果展示,因而翻转式的实体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有效管理和引导学校的翻转课堂实施情况,引领教师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师生和生生交流对话中实现自身知识网络结构的优化。此外,学校有必要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慕课技术供应商及时沟通,针对课堂教学反馈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作为一种教育新形式,慕课能否撼动基础教育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必将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设备、网络的限制问题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基础不同,各地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校缺乏智能终端接入设备(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而且网络条件较差,网络带宽往往达不到慕课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这些设备、网络方面的现实性问题,严重限制了慕课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推广及应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方面,国家以及社会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移动终端设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建设需要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而言,其设备的更新和装配、网络条件的改善也需要相应的时间作为基础支撑,若想在短期内实现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条件的改善,整体来说并不现实。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基础教育慕课的不断关注以及偏远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经费支持,其设备和网络方面的限制性难题将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

  (二)慕课的利益分配问题

  面对我国复杂的基础教育体系,仅仅依靠一线教师的微视频制作,无法有效满足慕课的多元化需求,课程提供商必须扮演极为重要的辅助角色。然而,课程提供商应不应该收取相关的课程费用或服务费用,将是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职业技能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在线课程是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填补教育成本的,中小学开放课程与之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基础教育慕课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还在于,它并不是中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唯一手段或途径,中小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教材学习也能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对基础教育慕课课程目前并未产生绝对依赖性。因此,笔者以为,可以尝试在基本教学素材(视频、基本题集)部分实现免费开放,以便利用慕课的独特优势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取教师、家长、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应该允许甚至倡导“课程提供者可以有偿发行辅助素材”,作为课程提供者免费制作课程的利益驱动力。唯有如此,基础教育慕课的利益分配问题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决。

  (三)教材的现实束缚问题

  能否实现对教材本身的超越,对于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体现开放课程体系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针对这一现实挑战,笔者以为,慕课课程亟须突出体系化的特点,它必须建立在学校教育的逻辑性、系统性之上,理应涵盖逻辑层次的知识体系。慕课的课程设置需以知识单元来进行结构划分,让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按照知识图谱进行结构化学习。此外,兼顾到各地区教材的差异性,慕课课程可以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作教学视频,尽量涵盖所有的学科知识点,而且每个教学知识单元将会选取一定数目的优秀慕课教师分别讲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教学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

  (四)网络自主学习时间的合理控制问题

  网络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生整个学习时段里比例不应太高。实践反复证明,网络课程在非常短的学习时间里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一旦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其新鲜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互动与实体课堂的师生互动有较大不同,师生之间处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缺乏人情化的沟通,不利于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慕课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大作用,应体现在自主学习阶段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如何对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时间作出合理控制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需要建立在慕课、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实体课堂教学三者的实践基础之上,而实践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决定了我国中小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时间的合理控制问题,成为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结语

  当慕课课程足够优秀,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科知识教学的活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对慕课课程产生内心的价值肯定和文化认同,那么,即便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主动变革,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也会如期而至。真正的变革不是在开放课程建设运动中随波逐流,而是在审慎的思考和实践中不断试验和总结。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基础教育如何将慕课的优势与自身特性相融合将是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而且还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倘若我们能够明确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角色定位问题,合理化、科学化地践行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敢于迎接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必将会迎来新的活力和前景。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2]郑燕林,马诗婧,刘爽.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3]康红兵.审慎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2)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赵沁平:“虚拟现实+”进入发展期
下一篇:杨宗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现状和趋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