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E学习,E课堂——专访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芮艳校长


2015-05-06 09:00:36   来源: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记 者:

芮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解,贵校的E学习项目是从一份名为《新技术,让我们E起来》的倡议书开始的,那么当时您对E是怎么理解的?E学习具体指什么呢?

芮校长: 我是这样想的,E应该是最前沿的技术、最新式的学习工具和最先进的教和学理念相结合。我们学校对E学习的理解是:一方面,学生能够在移动终端、云计算技术、学习平台、网络技术等构成的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学习节奏的把控;另一方面,老师能够实现一对一教学。此外,E学习能够实现在同一课堂的异步学习,或者是不同地点的同步异步学习。我们希望通过E学习项目,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希望通过E学习项目的实施,打破教学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从而把学习时空无限制地放大,学生的学习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这样就实现了技术让学习交流、分享、合作都能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境界,这一境界还有待我们去不断实践和探索。


记 者:

在整个数字化教学过程中,硬件是基础,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识是动力,那么贵校老师对数字化教学的态度如何?采取何种措施加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

芮校长: 应该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对数字化的态度是非常理解的,并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在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方面,我们学校一方面是采取培训的方式,带着教师走出去,走进其它兄弟学校E学习的现场,了解一线最新的资讯。与此同时,我校也会请一些专家和实验前沿的老师和我们分享实验的经验,让我们的老师与数字化教学改革最前沿的思想始终保持一致,对新技术形成敏锐的感受力。另一方面,我校采用比赛的方式促进老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例如,请技术素养比较高的老师对大家进行培训,并且把这些课程放在网上让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展微视频制作比赛、数字故事的制作比赛等等。比赛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让先掌握技术的、理念转变比较快的一部分老师能够脱颖而出。

 
记 者:

据了解,学校今年还成立了名为创造生态式E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的课题研究组,能不能谈一下具体是如何用这种数字化教育手段实现这项研究的呢?

芮校长:

当时学校确定这个专题时进行了多次论证,所谓的“生态式E教学环境”是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能够让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原点发生,能够在安全的境况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分享、合作和探索。这个专题研究的第一次实践课是《大卫,不可以》,在这节课中,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孩子们在交流最喜欢的图片时,平台上就形象展示了9幅《大卫,不可以》的画面,学生可以反复观察图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并利用“电子书包”的录音、录像功能,把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描述、感受录下来,供其它学生分享、交流,最后小组推送学生最佳作品。相对于平常一对多的课堂环境,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录、自拍、自我欣赏、欣赏他人和分享资源的机会。比如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可看、可交流、可储存的、可表达的内容会很多,那么他利用“电子书包”自主学习时,就可以安排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所以说,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差异性学习的可能。



记 者:

贵校在实施E学习项目过程中,注重E学习实验班级和传统教学班级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这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这种数据对比分析后有什么发现?这种发现是个案吗?这背后的科学性是如何保证的?

芮校长:

还是以刚刚提到的《大卫,不可以》为例,这是一节绘本阅读指导课,是以提升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的。当时我们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采集数据,以E学习实验班级和传统班级同课异构的形式来推进。课前,我们项目组设计了学生学习原点的问卷,分别采集两个班级的数据,这份问卷经过了学科组老师反复地论证,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同时我们也以这个数据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真正站在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原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中,我们项目组的成员也借助课堂观察表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观测,并记录一系列数据,包括个案的数据观测和整体班级的数据观测。课后,项目组以教学效果观测表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学习效果进行全员的信息采集。这样,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现场评课,我们感受到了新技术的融入为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数据显示,这种参与式学习被放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保持学习的投入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区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他们的评价是这次教学实验从科学性角度而言,我们学校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并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



记 者:

据了解,贵校给E学习项目组起了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木棉花,意在借木棉花所蕴含的英雄气概激励项目组老师,自这个项目实施以来,E学习项目组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的呢?

芮校长: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硬件设备的缺失问题,项目组成立时,一台电子书包平板电脑也没有配备,也没有网络教学平台,但是项目组成员没有因此而止步。可以说设备的添置和项目组成员的培训是同步进行,设备开始采购的同时,我们已经以每周一次的密度开始了E学习项目的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从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老师传统固有的教学理念。
在培训学习之后,我们就有了想吃第一只螃蟹的冲动,想下水来试一试,项目组的老师经过研讨之后,就选择美术课《美丽的字》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在这次尝试中,我们发现自己的视野非常狭窄,比如对
电子书包的很多功能应用并不了解,对哪些功能能够帮助我们达成教学设想,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尝试自主学习,我们也不知道。在克服这次困难时,我们又学习到了一个解决困难的思维,那就是大家分头寻找实践教学理念的功能应用,然后把资源汇聚、分类,就能得到很多有效的资源。
在真正开始教学实践的时候,第三个困难出现了。我们发现只在实验班上课不能体现技术融入课堂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大胆的提出同课异构的想法,两个班同时进行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类似的设计,一个课是传统课,一个课是有技术融入的课。然后设计一系列的观察量表、调查问卷。为了使观察量表、课前的调查问卷、课中的课堂效果检测卷和课后的数据分析更具科学性,当时我们就向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进行求助,学习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的方法。通过三次E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老师初步学习了设计课堂效果检测问卷和观察量表的方法,知道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进行调整。比如说在《大卫,不可以》的课堂,因为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我们的问卷设计都采用了选择题或者是非题的方式。而对《春游去哪儿》这堂课,因为它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制作问卷的时候,我们发现如果只用选择题的话,不能全面地显示教学方式转变给学生带来的触动和提升,所以我们又借用了选择题和描述题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老师在后期分析数据时发现,用描述题更能全面反映学生上课后的感受和变化。
可能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木棉花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只要在研究,在路上,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记 者:

谢谢芮校长,感谢您今天和我们分享贵校E学习项目从成立到壮大的经验,相信这对其他学校来说也是很好的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常州市 校长 课堂

上一篇:The Race to the Pole
下一篇:化学平衡-微课与翻转课堂实例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