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唱念做打展梨园


2014-07-10 10:13:32   来源:信息管理中心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2.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欣赏著名唱段的过程当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并感受戏曲的唱腔特点,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五音戏等戏曲唱腔的感受与分辨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从京剧梅派和荀派的唱腔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继而学唱唱段,并感受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以及戏曲的身段特点,在感受京剧的基础上,感受并学习其他剧种的特点及魅力。

  
  1.荀派的唱腔及念白的特点
  2.京剧的行当
  3.京剧的身段
  4.京剧的伴奏乐器
  5.地方戏曲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互动

1.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威海方言向听课教师们问好。
2.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1.学生用威海方言向老师们问好。
2.学生观看视频,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说,最好的课前谈话是不露痕迹的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互动,台上学生与台下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通过向听课老师问好,带动听课老师的积极性,凝聚气场,有效地使台上台下都形成一种凝聚力。方言的运用烘托了课堂气氛,与接下来要进行的念白环节相呼应。

引入新知

 

 

 

初步感受唱念做打:
分别播放四段简短的视频,以此展示唱、念、做、打。

学生观看视频,以抢答的方式迅速说出视频中展示的是京剧的哪种基本功。

将唱念做打分别用简短的视频呈现,使学生对什么是唱、念、做、打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以最直观的方式将整体呈献给学生。本环节属于过度环节,简单的四段视频,带出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念白的感受与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用威海方言念白,之后教师展示京剧念白,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京剧念白与方言的不同,加深学生印象。

1.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威海方言念白。
2.通过对比自己总结出京剧念白的特点。
3.跟随视频学习。

对于京剧的学习,如果由唱开始,学生可能较难把握,对于京剧的唱腔会感到很陌生,声音的位置、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的,所以我在环节的设计上,将“念”放在了首位,采用方言与京白对比的方式,学生自己通过对比,总结出京剧念白的特点,种类,并且加以运用。一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对导入环节的呼应。

唱段的学唱与表现环节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通过速度、力度、唱腔特点感受人物性格。
2.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人物。
3.教唱简谱。
4.范唱。
5.引导学生注意眼神。

1.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视频,感受人物性格。
2.随教师学唱戏谱。
3.在教师肢体语言与范唱的引导下感受京剧的韵味。
4.眼神的运用。

本次优质课比赛要求以唱歌课为住的综合科,但对于本课题来说,唱念做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特别是在这个唱段中,念白、唱腔、身段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为了体现以唱歌为主,在课堂语言的设计中,我突出的强调了完整二字,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用自身的示范带动学生,肢体语言和眼神的运用,是本环节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身段的运用与展示环节
1.创设喝茶的情景,分别展示生活中的动作和舞台化动作的不同。
2.引导学生根据喝茶的舞台化动作,为此唱段创编动作。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与老师配合,做喝茶的情景,感受生活化的动作与舞台化的动作的不同。
2.小组合作,为唱段进行创编,并展示。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唱、念、做由浅入深,分层进行,环环相扣,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在本环节中,我没有让学生跟随视频学习视频当中的经典动作,而是通过对学生的简单的引导,把动作的展示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唱词中所表现的情节,自主进行创编,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综合运用

综合的运用环节
1.引导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感受“打”。
2.展示京剧的伴奏乐器,并做示范,引导学生感受京剧武场的伴奏乐器。
3.和学生一起展示京剧亮相。
4.带领学生在学生打击乐的伴奏下,感受京剧圆场步并亮相。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视频感受“打”。
2.跟随教师学习京剧的亮相。
3.感受京剧的伴奏乐器。
4.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学生的伴奏中走圆场步并亮相。

本环节是对以上环节的综合的呈现于巩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将京剧的行当等小的知识点作为了解性的内容,简单的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使学生简单了解。本环节也是重要的活动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受场地和基本功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将打呈现到课堂,但是对于京剧武场的伴奏和重要的京剧的圆场步在此环节都加以呈现,学生在自己锣鼓的伴奏中跟随老师感受圆场步,体会京剧当中的英姿飒爽。

拓展延伸

课堂拓展环节
1.引导学生说出京剧之外的其他地方戏曲种类。
2.介绍淄博五音戏,并引导学生感受。

1.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京剧之外的其他剧种,如越剧、黄梅戏等。
2.感受五音戏,并随视频与教师一起互动。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艺术,在形成的过程中渗透着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本环节着重展示我们淄博的地方戏曲,通过此环节唤醒学生们对民族传统戏曲的热爱。

展示反馈

结束部分
引导学生在展示唱、念、做、打。

集体分组展示唱、念、做、打,展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最后一环节是对整节课学习内容的反馈,用展示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综合到舞台上,此时,学生成为舞台的主人。


  
  本节课由《霸王别姬》电影片段引出戏曲的四种基本功——依次初步了解唱念做打——念:此环节学习京剧《红娘》经典念白——唱:此环节对比京剧梅派和京剧荀派的不同,并学习荀派经典唱段《卖水》,感受不同唱腔特点和人物塑造特点——活动:学生简单创作动作,为唱段加入“做”——简单介绍京剧行当——视频感受“打”,介绍戏曲本场武场伴奏,学生学习亮相及圆场步——欣赏地方戏曲——学生总结,集体展示唱、念、做、打,下课。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了,我们的音乐课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有着巨大的责任。学生主体地位怎样实现,怎样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本节课在视听结合所打造的音乐情境中开始,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和实践,在对戏曲前景的美好盼望中结束。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深刻的反思。一是选材。在选材上,我们要依托课本,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课本。课本为我们提供方向性的引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课本背后所蕴含的更深、更远的文化的精髓,找准方式,将这种文化引入课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课堂知识点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课堂模式。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翻转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种翻转,是基于音乐学科自身特点上的翻转,教师要转变以往讲——————实践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转变成为感受——实践——探讨——理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三是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对于预设,我们可以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任何的状况,甚至我们可以预设“错误”的生成。在学生自己做那段念白的时候,念到最后一句口点的胭脂是杏花红的时候,红字有一个甩腔,我故意没教,我知道学生肯定做不到,在课堂上,我用一个看似失误的趔趄,着重强调了这一句的失误。学生笑了,老师们也笑了,课堂气氛一下就起来了,就是这个预设的小失误使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句正确的表现方式。失误或是错误就是问题,把问题暴露出来,通过讨论、对比、辩论等方式将问题解决掉,这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的途径,还可以提起学生钻研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优质课评选圆满结束了,虽然评委和专家们用最高分肯定了我的尝试,戏曲艺术进课堂的教学实践还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是京剧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启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一方面,当前音乐教师普遍年轻化,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不够深刻,兴趣并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开始,培养对京剧以及其他传统艺术的喜爱。其次,音乐教学传统长期把注意力聚焦于教,将教与学视为因果关系,而对学生和学习发生机制的重视不足;再次,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植入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上准备也不够充分。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开放和参与的心态,和广大一线师生共同探索。期待我们的国之瑰宝能在我们的校园里焕发勃勃生机。


相关热词搜索:京剧 梨园

上一篇: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下一篇:翻转课堂,来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