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双课堂教学最早的探索者,成功的实践者

——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邓虹


2013-01-06 10:12:20   来源:信息管理中心   撰稿:杨帆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请不要敬我为工程师,独立的灵魂怎能交由别人设计?请不要喻我为蜡烛,阳光的职业怎会任凭热泪悄凝?就让我选择做绿叶吧,输送给你营养,映衬你的娇艳,成就我碧玉般的生命。                 ...

这种上课方式很接近生活,这是最突出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那天,我们不是在上一节普通的语文课,而是在体验课堂以外真实的生活。付琳同学把目光投向生活中难以被关注的犄角旮旯,将她的独特观察制作成“生活实录”,让我们贴近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再配上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使作业展示的过程感人之极!我相信那个时刻每个人的心都像有一只活泼的小鹿在用力地奔跑,迫不及待要找到一片翠绿的草原倾泻自己的感情……那是怎样的一种奇妙的感觉啊?这不就是人人都渴望的写作灵感么?作文时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一触即发的感觉?随着使人静得透明的音乐,我们用电脑倾吐心声,这是最真最纯的感情流露。——王 硕
  本次教学实验的相关论文发表在2004年《中学语文教学》第10、11两期上,案例资源则在200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中获得一等奖,试验成果在2007年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研究”评比中,成绩特别突出,被授予一等奖。

丰收的喜悦


  3.基于网络平台的鲁迅经典作品教学实验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这使得鲁迅作品教学很容易就流入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记忆的模式中。2003年至2006年的“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中作文辅导实验”获得成功后,邓虹便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探索“整合网络自主学习资源,构建学生互动学习模式”的教学新路,并将实验文本确定为自己特别钟爱、同时教学中时时有心得的鲁迅经典作品。
  从2007年起,开始进行题为“基于网络平台的鲁迅经典作品教学实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学课型,并成功提炼出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特点为:虚实性双课堂切换,过程性教学支撑,生成性教学资源,延展性课堂教学。这个实验在市区和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2006年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教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荣获一等奖;“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论文《真正让经典穿越时空》荣获一等奖。
  2007年11月论文《用网络平台支持鲁迅作品教学新尝试》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2007年7月22日被特邀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主办的“‘十一五’课题2007年度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上做《纪念刘和珍君》学科示范课。
  2007年10月18日被特邀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展示活动”上做鲁迅作品教学示范课。
  2009年3月19日做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研究课《祝福》,课例已被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录为北京市2009年高中新课程暑期培训课例。
  2009年8月10代表北京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被评为金奖第一名,并在颁奖大会上做现场观摩课。
  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于《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其中《让经典穿越时空——〈药〉创新研读案例》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1期(上)。

荣获全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金奖



                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除了出色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邓虹老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在教科研方面身先士卒,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近十个教改实验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发现教学盲区——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
  2004年完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子课题“网络环境与高三作文辅导研究”。
  2004年9月起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验研究”并担任总课题组成员,完成子课题《语文课程信息化实验教材用书》的写作教材编写内容,参与编写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完成教材“习作指导”全部设计和编写(约10万字),参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
  2006年起开展“利用网络平台支持鲁迅作品阅读教学研究”——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在2006年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教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荣获一等奖;同时在其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论文《真正让经典穿越时空》荣获一等奖。
  2007年11月论文《用网络平台支持鲁迅作品教学新尝试》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大赛二等奖。提交的教学案例《药》在2007年北京市“信息技术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评比中成绩特别突出,获一等奖。
  结合《祝福》阅读教学撰写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一文发表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12期上,并获得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高中)201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智慧教师”征文一等奖。
  2填补教学空白——“高中语文专题性阅读与话题作文教程”
  读写分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惯常现象,如何将教材课文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是不少教师在思考的问题。邓虹尝试以写作心理学、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整合、拓展高中课文阅读素材,着力培养学生专题性阅读与话题作文能力,弥补传统写作训练教材的不足,充实写作教学理论。将人教社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按照一定内容联系,整合成十八个(每册三个)不同阅读专题。根据不同专题配合时文进行比照式、拓展性阅读;在深层次阅读过程中进行话题提炼,在展示交流中完成作文。2007年6月,结业论文在“2006年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在全市范围内宣讲。2007年9月28日在朝阳区语文教研活动上做“高中阅读专题整合与话题作文指导”观摩示范。2007年7月16日应人教社专家邀请赴东北作专题报告。
  3扩大教学视野——促进教学改革与自身发展
  从2003年10起担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课题组成员及市项目组组长,完成了子课题“专题性阅读与个性化作文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上。“校园文学与学生个性化写作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结题论文被收入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一书。“开展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研究”——北京市创新学会“十五”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已成为2005年新世纪出版社《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一书的主要内容。
  4实现角色转换——从普通教师到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跨越
  2003年至今,从积极参与和组织区、市、国家级语文教改活动,到独立研究专题性阅读和网络平台下鲁迅经典作品教学,再到撰写作文教学专著,编写京版高中实验教材,编写创新能力培训教材,不懈的努力与显著的进步,标志着邓虹由普通教师到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跨越。

邓虹老师在计算机教室上课



                 碧玉妆成一树高
  由于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突出贡献,2009年底,邓虹被授予“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两年多来,她从未停下教学探究的脚步,从未停止教改创新的思索。除担任语文教研组长,邓虹承担着学校两个“钱学森班”的教学任务。在2011年9月1日北京市教委与北京电视台联合策划的《开学了》专题报道活动中,她给高一新同学上的题为《先识其道,后谋其术——树立“大语文”观》的高中语文起始课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广获好评。
  “如春之细雨滋润了我们饥渴的心田;如夏之火热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激情;如秋之清风平静了我们心灵的喧闹;如冬之沃雪收藏了我们来年的企盼。”学生清新的文字里透露着对邓虹老师由衷的感念和敬意。
  春风春雨总关情,邓虹老师体验着工作的辛苦,也感受着丰收的欣悦。她所带班级在校际、市区交流展示等各种活动中表现优异,考取清华北大、获得高考作文满分、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市级演讲比赛一等奖者不乏其人。从教以来,她受到各届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家长的支持与称赞,得到学校和区、市教育部门的多次表彰,获得校级和区级、市级先进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近10次,并于2009年被授予“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近年来,她5次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专家”,多次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兼任清华同方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春华秋实,实至名归,一系列的创新教学实践和一系列的富于启发性、引领性的教学科研成果,见证着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
  谈话快要结束,邓老师这才拧开水杯,拿出一直攥在手中的几片药吃下。“我后面还有节课,就不多陪你了。”她捧着水杯,略带歉意。
  “请不要敬我为工程师,独立的灵魂怎能交由别人设计?请不要喻我为蜡烛,阳光的职业怎会任凭热泪悄凝?就让我选择做绿叶吧,输送给你营养,映衬你的娇艳,成就我碧玉般的生命。”
  这是邓虹老师的教育感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如果,如果她是绿叶,也绝不会只是一片、两片,而是那舞动春风的丝绦万条!
  走出校门,上课铃声响起,于是又记起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刊里那篇文章:《附中的一道“虹”》 ……

英国剑桥留影

镜头四:沉淀你的思想
  
2003/3/1(网上作文指导第十次活动)
  开学第三周啦 老邓

  孩儿们:
  今天过得怎么样?做题做累了吧?
  来,进入“基地”,四处溜达溜达,看到欢喜处,闭目想一想;不免激动时,上网敲一敲。把你的耳朵叫醒,把你的心门打开,让你的灵魂沉静,让你的真情轻松告白!
  然后,(一)我们关注一下最近的“今日焦点”;
  然后,(二)我们欣赏还没来得及欣赏的精彩作业;
  然后,(三)我们试着听老邓讲故事:
  相传伟大的所罗门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圣人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但所罗门王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圣人的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那句话来,我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一个星期过去后,老臣送回戒指,上面已经刻上了一句简单的话——“这也会过去”。
  怎么样?着迷了吧?脑瓜儿如陀螺飞速运转起来了吧?
  好,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Let'go!
  
这篇文章已被浏览103次。
  记者wojiger发表于2003-3-1 16:37:31
  似水流年 Fairy

Fairy对wojiger说:
  我不想写那些被历史永记的伟人,即使是在时间的河流中也不曾磨灭光辉;我也不想写那如日升月落一样交替的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我只想写出似水流年的另一种味道,不是对往日的追忆而是对未来的珍惜。也许在经历了一些事后,人们很难再回到那个最初的原点,如果能,那恐怕就不是凡人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事情交给时间去打理。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没有人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时间又怎能反复冲刷伤口。时间是一味地奔流向前,我们也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即使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珍惜的也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似水流年,当我品这四个字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孩提时代,豆蔻年华,都已如那连绵的江水弃我而去了。当我站在镜前,竟吓了一跳,那镜中人是谁?她为什么紧锁双眉?她不是我,那我呢?那天天笑着向妈妈要好吃的小女孩呢?那粉嘟嘟的笑脸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是谁?是谁把流年暗暗偷换?
  我看那镜中人掩面叹息,在她的手指间,在那叹息声中,我看见有东西偷偷溜走,是时间。原来是它偷走了我六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我决定连夜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保险柜,把时间锁起来。当我打造好以后,那一天又悄悄地溜过。我想也许我应该为昨天做点什么。于是我整天都在回忆中写着对昨天的挽歌。在每天的回忆中我仿佛又找回了自己,那依偎在母亲怀中不知世事的婴儿,那干了坏事就只会哭的傻丫头。在追忆似水流年的时候,镜中人在笑,而我却笑不出来。总觉得那镜被施了魔法。为什么我找到了自己,她却还在?终于我完成追忆,我决定把它和时间一起保留在保险柜中。当我打开保险柜时,有些震惊了,今天呢?今天哪去了?难道如水一样蒸发在空气中了吗?还好明天还在,我还可以用明天,为今天写挽歌,不禁有一阵窃喜。
  忽然我听到有人在唱,哦!是柜中的时间在唱:
  昨天
  都已经过去
  就像走过的路 爬过的山
  再长 再宏伟
  都是昨天的
  流在心中是最美的记忆
  流在嘴边是最无聊的借口
  今天
  为了明天你在准备什么
  阳光如此明媚
  白白错过
  难道你要把今天的日子流给来世吗?
  明天
  最有效而又最无聊的借口
  不要为自己把理由设置
  自己放弃自己
  让谁来拯救你
  ……
  我慢慢锁上了柜门,看镜中的人。那就是我,真实的我。当我再品似水流年时,她告诉我,那不是对往日的追忆,而是对未来的珍惜。我笑了,她也笑了。我背上行囊,跳入了时间的河。未来的两万多个日子,我不再匆匆,也不再彷徨。六千多个日子,已是流年似水,一去不复返了。而未来的日子还在大海中沉默等着我为它们画上色彩。
  

相关热词搜索:双课堂

上一篇:“十二五”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说明
下一篇:谈谈双课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