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西方传统节日
第十七周国旗下演讲
2013-12-23 11:01:17 来源:艺体实验中心 撰稿:学生来稿(指导教师:马玉珺)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第十七周国旗下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四班的徐海松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西方传统节日》。
想必大家都已知道,今天是12月23日, 明晚就是平安夜了,当我们走在街上,已经可以看到商店橱窗上的圣诞祝福语;在商场、在宾馆、在茶楼,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和彩灯眼花缭乱;卖场的货架上,从玩具到饰品一应俱全;翻开报纸,打开电脑,有关圣诞的信息充斥着人的大脑……我们不得不承认,圣诞节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已在我国牢牢抓住了年轻一代的心。都市的年轻人也乐此不疲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洋节”之间穿梭,似乎“洋节”已成了我们节日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像圣诞节这样的西方传统节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对不同文化的接纳与吸收正是我们包容性的一种体现。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兴起,给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得以有机会去感受新的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洋节”,在很大程度上也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对不同的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懂得辨别真伪,取其精华,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时下有一部分人对西方节日过于热衷与追捧,进而演变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盲目追捧,以致崇洋媚外,而将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抛在身后,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无疑是错误的做法。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里面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寄托着我们对于逝去亲人的哀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的那一轮圆月饱含人们希望一家团圆的美好愿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于是我们便知道这是春节来了。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使得几乎每个民族都必须思考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而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历史证明,抱着狭隘的民族情结,一味的排斥外来文化是行不通的;相反,我们要以积极地态度引进、接受、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真正做到“和而不同”。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首先要认同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珍惜传统节日,培养民族自豪感;其次,要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各位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