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咸阳市安康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并取得实效


2017-01-05 11:30:48   来源:基础教育一处   撰稿:ljz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2016年,陕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咸阳市党政齐抓,推动“弘文励教·德善咸阳”德育行动、安康市汉滨区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汉阴县堰坪小学实施“德育作业”创新案例等经验做法,特色鲜明,效果明显。

咸阳市党政齐抓,推动“弘文励教·德善咸阳”德育行动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咸阳市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司法、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学校具体实施,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实施方案》等文件。市委宣传部牵头定期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解决存在问题;市政府今年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配置设施器材,并充分发挥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辐射源作用。2016年5月,咸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为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咸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历时三个月,反复研究论证,按照小、实、近、亲的原则,把“弘文励教·德善咸阳”作为全市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设计了十大德育主题实践工程,通过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为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咸阳市教育局制定了《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考评细则》,坚持周检查、月排名、季考核、年度总考评,执行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以严格的过程考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促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台《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全市中小学实行教学质量百分制和德育百分制的“双百考核”机制,做到“育德”与“增智”同考核。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日行一善”、365“身边好人”线索推荐活动,充分发挥“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为“身边好人”凡人善举点赞。在全市中小学扎实开展校园十星、三好学生、最美少年等推荐评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当“美德少年”。
      全市中小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经过两年的持续推进,大胆创新,探索实践,形成了“县县有特色、校校有亮点、人人有收获”的良好德育工作局面。文汇路小学的“厕所文化”,启迪中学的“天井文化长廊”,天王学校的“书香苑”,沣水园小学的“智慧学堂”,210学校的“古诗长廊”等各具特色。为推动德育实践活动,咸阳市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依托马栏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安吴青训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季羡林国学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赵梦桃劳动模范教育基地等,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走向大自然。全市中小学与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结对子活动,把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小讲解员”、“小引导员”等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中了解中华文明、喜爱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次革命老区的社会实践、一届公平公正的体育赛事、一场体现民主精神的班级选举、一次爱心满满的捐赠活动、一堂语文课上关于责任的讨论等等,都成为中小学生体验、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咸阳市一个个善行义举不断涌现,咸阳彩虹学校王世杰参加全国百名“美德少年”事迹联展,董琪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渭城中学两名同学扶起摔倒受伤的八旬老人,央视予以报道;淳化县城关小学三位同学用衣服盖住捡到的2万元现金,耐心等待失主等等,这些典型人物事迹,正是咸阳市中小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的初步显现。《中国教育报》、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宣传报道了咸阳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做法。

安康市汉滨区抓学校文化建设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安康市汉滨区教育局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优秀文化+”育人模式,涵育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的基础上,汉滨区教育局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确定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全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2年提出全区中小学以“立德树人、环境育人”为中心,确立“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打造主题鲜明、和谐优雅、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为此,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并先后制定了《汉滨区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汉滨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推进措施、测评标准。2014年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制定了《关于汉滨区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做到方案、制度、人员、经费、考核“五落实”,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工作体系。汉滨区教育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人员深入学校视察指导、坐诊把脉、建言献策。聘请知名文化公司经理和地方名人志士对学校文化体系和建设方案进行深层次论证指导,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谋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辐射、导向、陶冶、凝聚、激励和教化等功能作用。精心打造汉滨高中、张滩高中、培新小学、劳动小学4所区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建成88所分布在山区、川道、城镇的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形成由点到面、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汉滨区教育局提出“四有六个一”的学校文化建设标准,44所区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达到有校徽、校歌、校训、校旗的要求,形成一本成果集、一部专题片、一组图片展、一个荣誉室、一台文艺节目和一套校本教材,培育具有普遍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学校精神。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主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校本教材100余种,做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群”全覆盖。以特色文化建设为重点,培育以汉滨高中的儒家文化、建民初中的诚信文化、果园小学的礼仪文化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风格、一校一特色”。五年来,共建成区级学校文化示范学校88所,市级以上文明校园23所,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4个。3000余名学生在省市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中获奖,815名教师受到了国家和省市表彰,学校已成为师生“文化的圣地、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成长的摇篮、成功的基地”。
      汉滨区建立起了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依托“礼仪文化”,借鉴《一生有用的十二个习惯》,在全区学校开展了“周改一习,月修一礼”活动,形成常态、固化于习。依托“节日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庆日,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依托“地域文化”,9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汉剧进校园”活动;依托“兴趣文化”,组建各类兴趣小组1000余个,达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依托“评星活动”,每学期表彰好学生2万余名,并通过“善行义举榜”展示好学生的事迹。目前,全区创建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0所,省级教育强镇13个。特别是一批农村学校以特色促进内涵,以内涵发展特色,形成比较优势,人气日益旺盛,有效利用了农村教育资源,减轻了城市热点学校压力。
汉阴县堰坪小学实施“德育作业”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国家级贫困县,山多地少, 8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多,他们缺少父母亲情交流,大多数孩子无法接受到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缺失和隔代教育,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延伸学校德育教育半径,寻找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交汇点,弥补缺失的德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为重要课题。地处大山深处距县城50公里的堰坪小学探索“德育作业”的形式进行养成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德育作业”通过具体的设计作业、完成作业、评价反馈作业的方式,将枯燥的道德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实践活动,将被动接受教育的学生变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人和监督者,让离家千万里的家长成为孩子教育的参与者,让社会群众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一是整体设计,制定了三段三层三类德育作业模式。“三段”即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依据生活学习、成长规律,分为3段设计“德育作业”。1—2年级侧重家庭美德教育,设计德育作业99条,内容重在体现孝敬父母、尊重家人、学会关爱。3—4年级侧重个人品德养成,设计德育作业116条,内容重在体现树立自信、学会自立自强、与他人融洽相处,例如向自己曾伤害过的人道歉、跟好朋友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5—6年级侧重社会公德培养,共设计德育作业101条,内容重在体现关注社会现象、公共秩序、法纪法规、爱党爱国等。例如爱环保的你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爱祖国的你办一期讲述祖国可爱之处的专栏等。“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设计。“家庭德育作业”在家里完成,例如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饭;“学校德育作业”在学校完成,例如发现校园一处污渍并主动清理、为班集体做一次服务等;“社会德育作业”在校外完成,例如清理公共场所的白色垃圾、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体会他们的辛苦等。三类即把“德育作业”的形式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提高各学段学生的品德认知水平,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习作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实践、体验感知等,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直观有效。
      二是重在实施,实行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机制。学生采用“1+X”模式(1项必选作业和任意项自选作业)领取完成德育作业,必选德育作业由班主任或德育课老师每周统一布置给学生完成,自选作业可以在班级 “德育作业超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作业去完成。家长配合学生完成德育作业,学校会根据家长的情况设计家长配合的环节,带动家长参与孩子的德育教育。如让学生“学做一样拿手菜”,家长就需要提供食材工具、技术指导、安全措施,并要负责过程录像和拍照。教师利用手机QQ、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收集家长对学生德育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学生成长动态,并将家长的反馈信息打印出来奖励给学生,以及通过记录学生德育成长手册,随时关注学生反映,掌握学生的德育成长动态。
      三是强化评价,设立班级德育星星银行,实施动态实时评价机制。每学期初给全班每位同学存入“爱国、孝敬、友善、文明、诚信、勤俭、卫生、学习、运动、团结、法纪、艺术”12颗(类)德育星,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动态存贮、扣除相应德育星,被扣除的德育星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德育作业再次获得,学期末班级根据学生德育星多少评定“金星、银星、铜星少年”,并将表现最好的学生报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学校给学生配发《德育成长手册》,德育作业内容、德育作业评价、德育作业展示等方式记录学生德育成长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和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点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德育作业”的实施,学生获取了有益的德育知识、培育了良好的个人情操,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步入了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通过学生的带动,家长也对学校工作积极关注、主动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家校共育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堰坪小学“德育作业”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德育教育工作,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德育实践、邀请典型人物宣讲优秀事例、对外展示学生德育成果等,既教育了学生,也影响了家长和群众,加强了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和传播,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杨凌示范区创新思路采取12项措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下一篇:陕西省印发实施意见要求 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玩”1小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