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学者:中国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2014-11-03 11:41:23   来源:环球时报    撰稿:ljz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近几年来,随着东亚留学生大量进入美国,而且成绩普遍比当地学生高,有关东亚学生惯于“作弊”的说法频频出现。去年5月美国取消了韩国所有考生SAT成绩。而这一次“延迟”的范围则扩大到包括中韩等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多名中外教育专家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东亚“题海战术”和“押题战术”的考试培训被美国人认为有“不正当竞争”之嫌,或许是导致此次风波的原因,不应因少数人“作弊”处罚全体考生。不过从根本来说,要想培养更具创造性的人才,东亚应反思完全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作弊’在中美教育界定义不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德翔认为,中美教育文化差异很可能是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美国教育界普遍反对应试教育,认为“考试应当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前准备不应过度,纯粹通过咀嚼考试真题来备考也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作弊”。

  在香港,SAT考场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一次可容纳上万人,被大陆考生称为“万人坑”。香港某SAT培训机构杨老师对《环球时报》记者称,SAT考试“作弊”问题由来已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亚洲学生太会“考试”,许多考生和考试辅导机构想方设法地搞“真题”。另外,SAT试题变化不多,也容易留下灰色地带。

  “别为难孩子。”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瑞贝卡称,此次大范围推迟公布成绩对那些认真准备此次考试的学生而言不公平。作为一家为亚洲学生提供进入美国院校服务的网站负责人,瑞贝卡称:“ETS应承担责任,考试管理者本应确保考试材料的安全。”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对《环球时报》称,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考试被视为唯一公平的选拔工具,在东亚绵延至今。这一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东亚师生过于重视围绕考试展开针对性训练。与之相反,在美国,考试成绩只是“参照”,志愿者经历、体育特长、文化修养等因素都是招生的重要考量。张颐武说,如果完全以考试为中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东亚应注意取长补短,借鉴国外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优点,更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环球时报驻美国、韩国记者 孙卫赤 王刚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环球时报记者 曲翔宇 张卉】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中国 学者

上一篇:高考指挥棒引领教学革新 “走班制”教学模式流行
下一篇:唤醒创新意识:西工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