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西航职院:实施“五个发展”战略 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建设


2014-09-15 09:27:27   来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撰稿:ljz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划时代会议,拉开了我国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幕。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五个发展”战略,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建设。

以发展为主题 坚持学院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学院工作的主题。学院是与国家航空基地同时起步、配套建设的一所学校,50多年来与基地休戚与共,走的是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首先,从战略层面看,学院始终坚持了服务航空产业的办学宗旨。2001年学院升办高职,由空军装备部移交陕西省管理,然而不改初衷,坚持为航修服务,与装备部的历史联系并没有中断,由此得到了空装部“一如既往”的支持。学院每年都有毕业生进入空军航修企业,有一生产直升机的企业,多一半职工来自学院。学校已经移交地方管理,但是还和隶属部队时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学院在移交地方后,依然坚持选择了跟进基地的战略。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基地聚集航空资源,以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式,推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了陕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只有跟进基地才能融入航空。2006年,学院就与基地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航空科技馆”,随后于2008年又共同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有为才能有位,学院跟进基地,基地关注学院。2007年,学院申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学校,基地领导明确表态“这也是基地的大事”,直接参与了建设方案论证和申报陈述,事实证明学院是基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表明了学院清晰的战略定位。随着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学院逐步深入到中航工业、民航运输业、通用航空产业,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陕西航空产业协会等40余个行业组织,具有更大的服务与发展空间。
      学院身居航空城,也是大飞机的故乡,随处可见彰显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大标语——“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对照一下,学院服务部队、跟进基地,与航空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可以这样说,学院与航空产业的战略性融合,是完美的融合,这确保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从专业建设方面看,学院不断推进与产业的融合。近年来,学院紧跟航空产业发展,按照航空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已经形成了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材料、航空管理、航空服务等为主线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目前已经开设了47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以服务航空专业为主、以普通机电类专业为支撑、兼顾发展汽车类和经管类专业的专业体系,在稳定服务军用飞机维修业的基础上,已经深度嵌入到民航运输业和通用航空业当中。学院已经建成了4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央财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专业和14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了30余个富有行业特色、招生就业两头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业。近五年来,学院的在校生规模保持在万人以上,每年约有40%的毕业生签约空军装备、中航工业、民航运输、航天科技、装备制造等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
      再次,学院与航空产业融合的突出特点是文化方面的融合,这是深层次的融合。以“航空报国、追求卓越”为核心理念的航空精神,不仅是企业精神,而且是全社会、全民族的精神财富。学院是随着航空产业发展而发展的一所高职院校,是深受航空文化熏陶的一所学校。2004年,学院实施了“CIS战略推进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从物态、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推进学院文化建设,构建具有航空特色的视觉系统、行为系统、理念系统,把航空产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航空特色的高职文化。学院的文化是产教融合的文化,是航空特色与高职特色兼备的文化,这不仅得到了航空业界的认同,而且受到了高教战线的好评。不久前,西北大学一个博士班的同学来校考察,赞叹学校说:“校园里航空符号无处不在;交谈中航空语境无时不有。”学院应当也可以意识到,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具有相当厚实的基础和底蕴。

以“四个合作”为主线 深化学院与企业合作发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该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是学院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
      该院在装备部管理时期,与众多的航修企业同为“一殿之臣”,有很多共同语言。加之学校四周与企业为邻,所以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以至于影响到学院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比如说,多数高校当年的校办工厂早已不复存在,而学院的校办工厂仍然在学生实习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院觉得,一所职业院校没有校办企业,就像缺了一条腿一样。学院对企业的认同与亲近是历史的积淀,是一笔财富。学院许多校企合作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无障碍沟通而形成共识。该院与企业心心相印,这是学不走的经验。2008年50年校庆时,学院同时挂牌成立了“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锐汽车实训中心”。 2009年10月,由该院牵头组建成立了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拥有航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44个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集航空产品研发、制造、维修、运营、服务和航空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上述事例表明,学院基于历史的积淀,不断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2010年9月份,国家首次召开了全国高职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非常重视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结合学院示范建设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学院认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是对校企合作的深度要求,必须把校企合作切实落实到办学、育人、就业和发展上,这才是实质性合作。据此,学院提出校企合作应当“行之于合,见之于作,统之于一”,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两不误,两手抓,把校企合作推进到深度合作的新阶段。
      该院关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见解,曾在2011年陕西省教育博览会的“高职论坛”和陕西省高校咨询会议上作过交流,引起一定的反响。而在学院实际工作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方面,该院继续坚持“诚信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广泛接触,加强沟通了解,拓宽合作范围,创新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从原来重在联合办学 (订单班、培训班)、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实践等问题的基础上,直指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学领域改革的许多环节。该院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航空复合材料、通用航空器维修、无人机等专业都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示范建设之后,该院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校企合作的原则;在操作过程中,企业方面不是简单的象征性的参与,而是共同开发;在最后的审定环节,也是校企双方共同决定的。目前学院拥有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还有4项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课程建设中如教师团队建设、技能系统训练等方面都是在校企深度合作这一必备条件下形成的。
      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即学院原有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很不适应校企合作的深化,这也就成为该院下决心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直接动因。该院之所以进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因为校企深度合作的迫切要求,这是学院与企业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突出学院特色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06年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期间,该院总结提炼出“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特色。因为学院根据培养航空人才的历史积淀和长期的工学结合实践,认识到工学结合是一个复杂系统,绝不能把工学结合局限在学校内部,更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的管理和组织实施上,必须分层互动,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协调运行。“工学四合”,实质是工学结合的深化和系统化。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经过评估认定,“工学四合”成为学院特色。该院示范建设期间,“工学四合”成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并列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示范项目而立项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动。2010年3月示范建设验收时,专家组认为学院“创新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系统模式,走出一条与航空产业紧密关联、与航空企业深度融合、与航空生产和服务无缝对接的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特色,示范带动作用强”。
      “工学四合”特色,不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而且开创了学院特色发展的新路子。首先,特色发展强化了学院的使命担当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化,彰显了学院的社会定位和高职特色,增强了学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吸引力,促进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特色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由于“工学四合”来自学院的实践,是经验的总结提炼,所以对学院实际工作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评估”工作以后,学院出现了大量“基于工学四合”的工作研究,如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教改实验等,有的成为国家、省上的重要立项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再次,“工学四合”模式是系统模式,建立在对工学结合这一复杂系统的分析之上的,由此,系统的理念深入人心,系统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比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着眼学生,着眼他们求学成才的过程。而人才成长的过程反映在学校工作中,就是“招生—培养—就业—成才”系统。早在“评估”期间,学院就组织课题组对人才培养全程进行系统分析,后来这一系统认识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中进一步得到强化。以此同时,在实践中,大家总结了如“出口拉动进口”、“学以致用”、“加强毕业生回访”等许多工作经验,沟通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系统联系。“后示范”时期,学院将招生与就业工作合并管理,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来主管,减少毕业生反馈、群众与社会评价信息在改进教学工作中的耗损,形成人才培养过程信息贯通的机制保障,这也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鲜明特点。
      目前,“工学四合”已经成为学院的“名片”,学院将带着这张“名片”踏上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征程。因为现代高职院校建设更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系统工程,所以,该院基于“工学四合”的理论与实践,更容易吸收和消化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特色发展的路子将愈走愈宽。

以教学为中心 加快学院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是学院“后示范”发展的显著特征。经过示范建设,该院的社会声誉及招生吸引力有了很大提高,而就在此时,该院决定将全日制在校生的规模保持在万人左右,使内涵发展有了最基本的决策保障。
      在学院经费使用方面,新校区按规划实施三期工程,暂缓行政办公楼建设,保证了学生生活设施特别是体育设施、信息化条件方面的建设;老校区的维修改造,主要通过市场融资解决。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进一步改善教学基本条件、优化整个教学环境,特别是针对教学工作的某些薄弱方面、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2013年,学院的教学经费的总投入为7323万元,平均每年投入为2441万元,占2011-2013年三年平均教育事业收入的38%。
      从经费使用效果看,师资队伍方面的成效非常显著。多年来,学院舍得花钱来组织教师的培训提高,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保证教师的业务学习与交流,注重提供青年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现在,学院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6.7岁,有7名省级教学名师,6个省级教学团队,有近30名教师成为省级或国家级职业院校培训班讲师,有50余名教师成为全国教指委、学术组织的专家或理事会员,有1名教师2014年被教育部等6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学院享受师资队伍建设的红利期已经到了。
      近几年,实训条件改善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提高,目前学院有19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而且建成(在建)的飞机发动机、先进制造、机器人、复合材料等实训基地在国内都是比较先进的。学院还建有3个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同时由于校企合作水平的提高,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如2013年,航空材料工程学院将6个专业的515名学生,分别派往西飞、西航、西安三角航空、航天三沃等19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部安排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学院在基本实现了100%双证书培养的基础上,学生技能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学院非常重视和支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2013年学院约有1320人参加近20个各类赛项,获得9个国家级奖项,其中一等奖2个(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赛项和“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37个省级奖项,其中省级特等奖2个,一等奖6个。
      向管理要质量,是该院内涵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后示范”时期,学院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及特点,进一步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在内的教学领域改革为主战场,推动教学工作;根据“设计—实施—调控—评价”的管理科学要求,遵循学院有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狠抓落实,从严从细要求。学院的学风、教风、校风以及整体工作作风都有明显的转变,很大的提高。

以创新为驱动 推动学院创新发展

      升格、评估、示范,学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大红利就是改革创新。
      ——理念创新。“办什么样的学院,如何办好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学院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也是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办学育人,理念要先进,理念要先行。学院举办高职之后,一是学院没有跟在专科学校后面跑,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及规律,把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重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走进学校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位于校园正中心的,这正是办学理念的体现,设计时的独具匠心。二是没有照着别的高职院校模式办。学院举办高职的时候,省内外已经有一大批办的早、办的好的学校,但是找不到一家是结合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实际办的,立足基地、面向航空,这是学院独特的办学优势。三是没有把学院锁定在教育的封闭圈子里,而是跳出教育看学校,根据航空产业发展特别是生产第一线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来寻找学院定位。正是出于对如上述问题一样的许多问题的反复思考,学院根据历史的积淀和举办高职的实践,结合基地的开发建设和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炼出学院的办学特色,走出学院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子。早期的“工学四合”就是一个理念,而基于这个理念,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研究,逐步定型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学院内外的共识。回顾学院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必须看到,创新是驱动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面向未来,必须走创新发展的路子。
      ——体制机制创新。“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这话说起来容易做时难;要知行合一,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学院由部队移交地方时,命运与多数行业“剥离”学校差不多,服务面向与运行机制都面临着关键性抉择。学院服务宗旨没有变,适时与基地管委会签约,融入基地建设,开展项目合作共建,转向了新的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学院在空装部的支持与主导下,与航修企业由原来的“兄弟”关系变成了合作的“伙伴”关系,学院称为“兄弟+伙伴”,成功地实现了机制转型。目前,学院遵循市场规律,生存与发展有巨大的空间,招生市场、就业市场不断扩大,适应与驾驭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学院创新特色,探索学院多元主体协调运行的系统的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学院校企合作的深化,即校企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全程和教学领域,所以“倒逼”学院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历经两年的调研谋划,学院于2013年1月成立了8个二级学院,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结构之间在责、权、利,教学与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理界限,使其真正承担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建立二级学院,分级管理,系统运行,是一项过程较长且有风险的改革,虽有高校经验可以借鉴,仍需结合实际创新来不断完善。目前,虽然二级学院的运行还没有完全理顺,但是所激发的活力超过了学院的预期。去年一举成立了“质检班”、“四维班”、“奇瑞班”、“宝马班”等9个订单式培养班,而且承担了中航工业天水飞机公司的“某型舱门预研技术服务”等企业技术项目,在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服务的横向课题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级学院成立后,大家争先恐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真正较劲的地方是遵循市场原则,深化校企合作。这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突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也是学院内涵发展新的亮点。
      ——举措创新。因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内外结合的开放系统;所以,为了融入航空产业,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借助航空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教育、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新的举措,努力搭建与行业、企业交会对接的平台。示范建设时,学院旨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立项建设了“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数控技术中心”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并引进技术,创新体制,成立了“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锐汽车实训中心”,还牵头组建了“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与基地管委会共同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近几年,学院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和支持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建设,面向基地企业,有序开放学院的网络教学资源、图书馆及文体活动设施。上述举措创新,有效地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领域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9月4日,新学年伊始,学院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大会。党委书记王有存在会上作了题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报告。该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院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指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需要科学定位,推动学院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步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深度推动校企合作,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王有存在报告中提出了“融合发展、合作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全体教职工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学院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学院与企业合作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突出学院特色发展;以教学为中心,加快学院内涵发展;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学院创新发展。他说,为了实现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目标,必须把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突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局面;着力推进“三对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黄晓青)

相关热词搜索:高职 院校 战略

上一篇:西交大慕课课程将首次面向全国学生注册并与课堂同步学习
下一篇:预警:谨防不法分子伪造省教育厅公章公文以征订图书行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