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开始


2022-11-16 10:18:00   来源:   撰稿:胡承裕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开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胡承裕

20181224日,按照学校安排,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我尝试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其进行了议题化设计,以“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议题,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判断和选择”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知含义”、“探特点”“辨标准”。

从学生的伙食和教育选择导入,进入到第一个活动:学生列举日常饮食选择并说明其原因学生列举教育选择并说明其原因从而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探讨二者关系。用学生今天的选择和邓小平40年前的选择的关系过渡到第二个活动:先展示邓小平的两个选择——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教育,接着展示“四人帮”的选择,安排学生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得出需要不同则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不同;展示“老革命”对改革开放的怀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角度不同判断选择不同。进而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一个特点:主体差异性。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关于中国发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第二个特点:社会历史性。

用是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标准过渡到活动二:展示改革开放的背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说明人民需要改革,得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一个标准: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分配方式的变化,说明分配方式要符合规律,得出第二个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改革是对的此时引出未来的动向:看未来,展示否定改革、动摇改革的说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改革是否需要停止得出改革的成绩是主要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在改革中解决,坚定改革的信心。

当时正是我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第十个年头,回首看,上的公开课比较多,套路化的毛病显现,我想改变。特别是2017新课标颁布后,议题式教学和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改革的必然动向。在当年年初,我就定下目标,必须要打破旧模式,找到新方法。这节公开课在12月,是当年的最后一节公开课了,我想给自己压力,所以选择改变。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都从中受益,但是非议的声音也时有出现,我希望把坚定的信念和对邓小平的无限崇敬带给学生,所以选择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判断作为素材。教研组内的老师差不多都来听课,我想让前辈们给诊断诊断,所以选择尝试。

但是这节课的授课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同组的老师指出,素材缺乏生活性,学生难以参与视野局限比如在列举了邓小平的判断后,如果接着展示朝鲜、美国、欧洲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不但有了国际视野,更能体现多个角度多种需要;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不积极。

培养政治认同素养角度,我觉得这节课对政治认同这个素养的培养是起到了作用的。结合前辈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我想,如果把我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改革的成果变成学生说自己生活的变化可能好一些。

在课后,我认真地做了反思。我想走出教学的舒适区,但是第一次尝试就遭遇了失败,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新与旧的矛盾:从旧的讲授法到新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我丢掉了讲授法里不断追问的方法,把互动单一化为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评价导致学生无法深度思考。第二,表与里的矛盾:新课程改革评价主要看学生的表现这让我想起一位知名演员说的一句话表演是不能去解释的,你必须让观众能看得出来,而不是在表演之后,抱怨观众看不懂。老师也是一定程度的演员我的教学活动安排自有我的意图,但是学生通过活动没有表现出预期的行为,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失败的。不能向别人解释说活动设计得很好,学生没做到。第三,形与实的矛盾:公开课,有时由于过于重视,把每个细节都设计好了上课时,我就变成“背台词”,学生说得也大多在我预期之内但是课堂变成各说各话,缺乏真实的互动性。

在此后的两年里,我以这节失败的公开课为起点,不断学习和思考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展和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较好地掌握了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与实践的一些方法策略,课堂教学比以前更受学生欢迎了,学生的成绩也大幅度太高了;同时,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在省市级的示范课中做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展示,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还有一项教学设计获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主办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尽管过程辛苦,但是付出总算有回报,走出舒适区,天地更加广阔。

我想作为教师,舒适区常常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固化的教学模式。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固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努力务实求新,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走出舒适区,追求职业素养的提升。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作为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就是我们的压舱物,要在这个压力下,不断努力走出舒适区。舒适感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如果总是待在舒适区中,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我们也会掉进所谓的“工作陷阱”,忙碌而重复地开展教学,最后却收效甚微。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教学舒适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需要。

不要害怕失败,认真地去研究,勇敢地去尝试,才能将教育教学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下一篇:教学设计-专题四 面对科技活动的伦理引导-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