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世界糖尿病日 ——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打败糖尿病


2019-11-15 15:04:07   来源:艺体实验中心   撰稿:康茹(转载)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2019年11月14日是第1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防控糖尿病 保护您的家庭”。家庭是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平台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在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144亿,已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2019年7月,国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防治列入重大专项行动。我们以家庭为单位管控糖尿病,要这样做:

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科学运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人群糖尿病预防。

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控制饮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到医疗机构定期就医,遵医嘱用药,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风险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等。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主食定量,减少精致碳水化合物,增加全谷物和杂豆;进餐定时定量,餐餐有蔬菜,奶类豆类天天有,少油少盐。

科学运动。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肥胖超重人群减重5%-10%,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形象地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意思是正确驾御五驾马车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稳定,有效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架马车:知识教育糖尿病是终生性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要学会照顾这位“朋友”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有必要接收科学的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治疗以综合治疗为原则已有研究表明在规律服药的基础上加以生活习惯的干预糖尿病患者完全能达到普通人的期望寿命只要牵住了“知识教育的”牛鼻子糖尿病并没有那么不可控制

第二驾马车: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它贯穿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热量并不等于节食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估算自己每日所需热量,然后根据合适的比例安排膳食结构。科学正确的饮食方案可以让血糖控制事半功倍

第三驾马车:运动治疗运动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运动可以增强患者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浓度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不可一昧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以及血糖监测下进行适当、科学、合理的运动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

第四驾马车: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的干预下血糖依旧控制不佳者,也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广,副作用少,效果明显。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随意自行停药、增减药量,可以享受与普通人基本相同的寿命。

第五驾马车:血糖监测糖尿病病人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监测3-4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即可了解血糖波动的大致情况。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测量5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

除此之外,还要监测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压和血粘度、眼底等情况,以尽早发现异常,尽早处理。                                                

糖尿病正影响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二型糖尿病,而这很大程度上与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身体活动有关。

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口渴、饥饿感、体重减轻、疲乏和视力减退。然而,也有很多患有糖尿病的人无症状。如果认为自己有可能患病,建议咨询医护人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1月健康知识小报
下一篇:十一月健康信息提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