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卫生救护知识宣传稿


2014-05-07 14:37:28   来源:艺体实验中心   撰稿:康茹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一、溺水的急救

(一)水中救护

1.从后面接近落水者,避免让慌乱的落水者抓(抱)住。

2.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用利于呼吸的仰泳方式,将落水者带至安全处。

3.高声呼救,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

4.要确保救护者自身安全。

(二)岸上救护

1.清理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水:即做倒水动作,把水从肺部和胃部倒出来。方法是:救护人半跪,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大腿上,头下垂,拍其背部;或按海氏急救法给予控水。快速控水后立即进行心跳呼吸检查。

3.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要坚持抢救,不要轻易放弃,特别是低温情况下,要坚持到专业人员到现场。

4.心肺复苏有效者,可用干毛巾由四肢向心脏方向擦拭全身,促进血液循环。

二、鼻出血的抢救措施

安慰病人使其镇静。少量出血捏住鼻子,额部敷冷水毛巾。出血较多者,可用脱脂棉卷成条索状,沿鼻底塞入鼻腔2厘米深,充分紧紧填塞压迫止血。也可在棉球上滴呋嘛合剂或副肾塞入鼻腔止血。平卧休息,如有血压下降休克者,头部可略放低。大出血者在局部采取压迫止血后,送医院处理。

三、防治中暑的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加强防护,合理调节作息时间,使用防晒物品(草帽、遮阳伞),及时补充淡盐水。

2.年老体弱、孕产妇、婴幼儿避免在烈日下和高温环境中长时间逗留。

(二)现场救护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

2.轻者饮淡盐水或茶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

3.体温升高者,用凉水擦洗全身,并在头部、腋窝、大腿根部放置冷水毛巾或冰袋,或加用风扇吹风,加快散热。

4.对于严重中暑,经降温后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四、心脏复苏术

判断意识; 发出呼救信号;放好患者体位; 打开气道检查呼吸 ; 实施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五、眼内异物的处理

进入眼睛的异物多是沙粒、灰尘、眼睫毛等。有时异物会被眼泪冲掉,但多数不会随泪水流出来,这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1.不要揉眼睛。许多异物表面是不光滑的,揉眼睛会加重异物对眼球的损伤。

2.用清水冲洗眼睛,让异物随清水流出。

3.如果异物停留在眼内,可让伤者面向光源坐下,上身向后倾,眼睛向下看,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眼皮,轻轻向上翻转即可。检查下眼睑时只需轻轻将下眼皮向下外翻即可。

4.发现了眼睛的异物,可用干净的湿棉签将异物清除,最好再滴12滴氯霉素眼药水。

5.如果不能发现或无法清除眼中异物,就要尽快去医院救治。

六、地震来临如何避震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七、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八、遇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下一篇: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小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