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


2020-12-23 14:38:48   来源:艺体实验中心   撰稿:康茹(转载)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在研究表明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等具有传播作用。

三、流行性出血热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具有普遍的易感性。由于接触机会不同,在男性青壮年发病较多,男性约占2/3左右,16-60岁年龄组人群占发病数的90%。另外,近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强度上升明显,城市居民发病数升高。

四、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为4-46日,一般7-14日,以2周多见。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

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人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急剧上升,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等症状;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参考流行病史进行诊断。

五、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措施

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2.环境治理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

3.预防接种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应在发病乡、镇、街道、学校、工地和营房等高危人群中,有组织的成片的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

4.搞好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注意个人防护

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6.及时就诊。凡不明原因发热(39-40℃)以及被老鼠咬伤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吸烟的危害及戒烟方法
下一篇:预防新冠病毒从科学正确佩戴口罩开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