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教研“研”什么


2017-10-19 15:52:47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本文转载自李逵《教研“研”什么》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贵在研“意”,以“意”帅“法”

 

教研就像写文章,真谛在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如果“意不至”,恐怕所有的教学技法只能是一个漂亮“外包装”。这就好比一篇文章立意不高、不深,即使结构与表达现精巧,也不会有多大价值。因为“得意”,而法不达意时,教师就会主动学习,以求得法,让“法”为实现教与学的完善结合、和谐高效服务,“法”才能突尽猛进。

 

重在研“己”,自成风格

 

名师、名校的经验一定是本土化、本人化的结晶,我们理应把它看成新经验的提供者,借以审视和批判我们原有的经验,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发展自己。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把他们当成真理的拥有者,不辨就里。学习名校、名师必须以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态度进行思辨和分析,千万不能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沦为“盲从”。名校与名师经验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给我们以启示和参考,但不能看作是教学规律有全部,更不能看作是教学研究的终极真理。如果我们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盲目照搬,而不是对照反思自己的经验,恐怕就会适得其反。我们还要记住:拿来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土、本人已有的经验积淀,将理念、理论等本土化、本人化。

 

成在研“生”,以学定教

 

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

 

教是要受学制约的,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违背认知规律的教学都无法达到和谐和高效。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才能针对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预设调整。

 

文本只是教学的依据或凭借,研“生“,教师才能真正以学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让学习内容就像网络游戏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创设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才能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新问题。激起学生急于求解的“内需”,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使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成为建构新知、形成新技能、发展新思维的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九大趋势
下一篇: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