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诊断探病灶 靶向施策促提升——西安市汇知中学初一年级教学诊断分析会
- 云程发轫风正劲 万里可期共扬帆
- 共享“心”经验 “慧”做班主任——西安市汇知中学召开班主任会
- 守护绿色希望,共建美丽校园——西安市汇知中学开展植树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互学互鉴促成长 校际交流绽芬芳——鄠邑区南关中学赴我校教学交流
- 深研精析明方向 砥砺奋进谋新篇——西安市汇知中学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地生单元检测1质量分析会
- 考而析得失 思而明未来——西安市汇知中学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
- 舞动青春年华,谱写劳动赞歌——西安市汇知中学五一劳动节实践与成长纪实
- 慎终追远 天地清明——西安市汇知中学清明节系列活动
- 切磋琢磨打基础 细节之处求质量 ——西安市汇知中学召开初一年级单元检测(一)工作总结会
教学资源 ☆ 2016年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复习攻略(一)
2016-09-29 15:48:01 来源:汇知教务处 撰稿:侯亮平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教学目标】
1、识记巩固文言虚词“之”, “以”,“而”,“其”的意义和用法。
2、能正确解释文言语段中的“之”, “以”,“而”,“其”。
【教学重点】
整理归纳“之”, “以”,“而”,“其”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虚词“之”, “以”,“而”,“其”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教学方法】
综合概括、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阐明地位,心中有数
中考命题所遵循的理念
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学习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2015年陕西《中考说明》阐明的考点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1、划分朗读节奏;2、理解文言实词;3、了解文言虚词;4、了解句式用法;5、准确翻译句子;6、筛选重要信息;7、归纳内容要点;8、内容观点态度;9、形象语言技巧。
二、明确考点,有的放矢
关于文言虚词
定义: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中考考点:掌握“之 “以”、 “而”、“其”“于” 、“者”、“乃”、“夫”、 “且”、“然”、“盖”、“则”、“焉”、“为”、“ 虽”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查重点:纵观近几年来我省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在句子中的翻译。重点考查“之”、 “以”、 “而”、“其”、 “于”的用法辨析。
本课重点:“之”、 “以”、 “而”、“其”的意义及用法。
三、分点讲述,各个击破
分别讲述“之”,“以”,“而”,“其”的用法,让学生有效掌握本课重点。
(一) 之
1、代词,代人、事、物,相当于“它、他、 她(们)、这、这样、那、那样”等。
“又数刀毙之” (代词,代狼 )
“执策而临之” (代词,代千里马 )
“操蛇之神闻之” (代词,代愚公移山)
2、结构助词,译为“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结构助词,“的”)
3、助词,不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翻译)
“久之,目似瞑” (音节助词,不翻译)
“何陋之有” (助词,前置的标志)
4、动词,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 (动词,去、往、到 )
(二) 以
1、介词,译为“用、凭借、靠、把、因为、按照”
“能以径寸之木,为……” ( 用 )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因为 )
“可以一战” (凭借 )
2、连词,译为“来、以致于”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来,表目的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以致于,表结果 )
3、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4、通假字,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
(三) 而
1、连词,表并列
“溪深而鱼肥”
2、连词,表顺承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连词,表修饰
“面山而居”
4、连词,表递进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5、连词,表转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 其
1、代词,译为“它、他、她(们)(的)”
“恐前后受其敌” (它们,指两狼)
“百姓多闻其贤” (他,指扶苏)
2、代词,译为“那,那些、其中”
“其人视端容寂” (那)
3、副词,表示推测、反问、希望或命令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恐怕,表推测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希望语气)
四、明确方法,从容不迫
1、全面复习,归类识记。
2、熟读文本,注意注释。
3、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五、实战演练,自主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2011 陕西 )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2013 陕西 )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释】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2014 陕西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史记 孔子世家赞》)
【注】 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不能至 虽不能察,必以情
B.然心乡往之 烨然若神人
C.当时则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六、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十五年,晋军兴兵攻秦。穆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合战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穆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穆公,伤之。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穆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穆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史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晋君弃其军 其如土石何
B.遂脱穆公而反生得晋君 面山而居
C.君子不以畜害人 不以物喜
D.以报食马之德 呼尔而与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帝①智封雍齿②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以问留侯③。对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诛皆仇怨,故相聚谋反耳。”上忧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公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窘我。”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④矣。”乃封齿为什方侯。群臣喜曰:“雍齿且侯,吾属无患矣。”
【注】①高帝:汉高祖刘邦。②雍齿:西汉初年武将。③留侯:即张良。④坚:本义为坚定,这里引申为“心中安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此属取天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B.而所封皆故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上忧之 辍耕之垄上
D.其余日夜争功不决 安陵君其许寡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15中考说明》)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十六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凡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杂然而前陈者
B.乃令百姓逐粮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危亡之本也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如其不肖 其真无马邪
七、回顾课堂,巩固知识
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有效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总结实践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有关“之、以、而、其”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例句。(每点至少一例)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资源
上一篇:更新观念 掌握技能 共同提升
下一篇:西安汇知中学召开初二年级月考质量分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