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教学资源 ☆ 浅谈中学生的“减压”问题


2015-07-01 10:00:43   来源:教务处   撰稿:宋佳宁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摘 要】中小学生的“减压”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关键词,每年都会有代表在两会中提出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进行“减压”的提议。在今年两会时再次关注了“中小学生减压”问题,从我国历经60多年的的减压实践中可见其并非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探索过程,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该认清“减负”是减掉中小学生那些本不该有的负担、“减负”是让中小学生快乐的学习、“减负”是把时间还给中小学生。

【关键词】减负;快乐;时间

纵观历史发展,我国“学生减负”问题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却依然是个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可见其本身并非是可以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探索过程。究其原因,造成中小学生学业过重现象是由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等诸方面因素复杂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方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在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应该认清“减负”的方向。

一、“减负”的真实定义

我们一直说“减压减负”,什么是“负”?很好理解,“负”就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到底什么是学习负担?是人在学习中对认定的目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体验以及为之消耗的生命[1]。它既是一种主观体验,又是一种客观消耗(生理、心理、时间等)[2]。对于“减压”的提议,有人认为,“减压”会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但如果人毫无压力或者过度紧张都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减压”并不是简单的减掉学生的学业压力,而是减掉那些本不该有的负担。比如学校以教师所教班级考试分数为评定该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无形中将这一负担施加在了学生身上。教师为了让自己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机械的让学生不断地做练习题,这种无用的课后和家庭作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校外也同样如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能上个好大学,“望子成龙”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让许多家长强迫子女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城市、县城和乡镇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达到58.4%42.7%38.4%[3]

但教育家认为,练习量与学习成绩并非完全的正相关,有些学生作业写的少,学习成绩却不差。适当合理的作业,能使他们的学业压力和学习效率完美的融合,反而促进其学习能力的进步。当然,减负并不是单单减少上课时间和学生的作业量。学校如果单单从这两方面入手可能会将“减压”的责任推给社会和家长。一个考分作为对学校、老师、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根本减不了负。由此可见,将“考试分数”作为学校、教会、学生的评价标准,最终都将内化为学生所承担的那些本不该有的负担,所以,笔者认为改革考试制度及评价体系是其关键所在。

二、“减负”的真正目的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已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一对学习的理解。学习的过程突出的是一个“快乐”的接受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通过对乐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的动力及信心,这才是学习应该带来的感受。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感受“快乐”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

反观当今,学生不仅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更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已将学习当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包袱。我们现在的学生书包里,除了文具,还装着课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本等。某校初三学生有教辅资料24种,包括统编教材、补充教材、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单元过关题、目标测试题以及各类油印试题等;某省一小学低年级各类课本和教辅资料总量达21本,某初一复习资料最多的达31种。这样的压力很难使学生对上学甚至学习产生快乐的。所以“减负”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快乐的学习,找到学习应带来的感受。使喜欢数学的学生不会将解题视为复杂枯燥的操作过程,反而能从中感受到解开题后的喜悦感;使喜欢文学的学生自然不会将背诵散文诗赋视为机械的记忆过程,而是能从那些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达到快乐学习的重点,其关键是教师要有效教学,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快乐学习的影响是关键的。教师在面临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理念,其教学方法也是纷繁多样的,但归根到底,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其应遵守的宗旨。比如在八年级的英语课本的第七单元是“How to make salad”,学习目标中有要求学生掌握水果的单词和表述制作的工序,教师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提前将自己喜欢的水果、沙拉酱和一些工具带到教室。上课铃一响,教师可将自己做好的水果沙拉拿给学生品尝并引出今天的新课,在制作过程中不停的进行关键句的提问“What fruits do you have?”“How do you make your fruit salad ?”等问题让学生们一边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制作沙拉的快乐,一边学习本课新单词和新句型,课后,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减负”是把时间还给中小学生

对于现代的中小学生来说,每日放学和周末周日的时光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终于有时间可以放松和小伙伴玩耍了。但真实情况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学生除了每天在学校正常上七八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在双休日、节日和寒暑假还要参加补习班。“奥数”等辅导班充斥着学生的每一天,学士每日每夜都在学习,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练习题。家长和学校其实归根都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好成绩,但是否反思颗望子成龙心所造成的盲目性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4]。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时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他们的年龄做些他们真心愿意真心喜欢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说我们的教育下教育出的学生不如国外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不如他们能力强。对比看来,外国的学生在中小学这个年龄段所学的内容与我国是截然相反。在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家长的学习目标时,国外的学生则是被要求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要求自己的想法定位,并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他们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而非我们国家所要求的学习强度。在今年某电视台推出的《最强大脑》中,我们看到中外中小学生课后时间安排的截然不同。同为12岁的小学生,俩人都是记忆高手,中国选手李云龙因为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后时间,从来不和同学一起玩耍,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记忆训练上,这使他至今找不到人生奋斗的方面;意大利选手安德烈却和李云龙不同,安德烈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可以踢踢他热爱的足球,做些他喜欢做的事情,家长从来不会额外加重他的课业。马芯兰认为“减负,首先把时间还给学生”,并在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马芯兰教学法”。[5] 40分钟的课程,老师讲授25分钟,学生练习15分钟,老师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学生自己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课堂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所以不需要留课后作业,把课后和校外时间留给了学生。

我们同时也可以在热门文章《哈弗大学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一文中看到,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存在着差距其根源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将时间全部花在了灌输给学生知识,而美国教育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思考,然后获得知识。与中国学生相比,美国学生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6]。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此,仅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除了完成课业之外,去感受自然的美,锻炼身体,在生活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我们说读死书,死读书是不对的,同时我们古人曾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不提倡的,毕竟古人是为了考取功名而读书学习的。而生活在当代21世纪的我们则应该提升我们的眼界,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应进我们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积极向上的青年,这则需要我们在他们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实的成长之路。成功的人有,但不比比皆是。所以,如果真正做到为中小学生负担,那么这个并非一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的齐心协力。



[1]建彬.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J].教育研究,20015

[2]袁宇,张熙 “学生减负”再思考[J].中国教师,201346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4]袁贵仁.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不符合教育规律[Z].中新社,2009-11-13 

[5]关注中小学生减负之七:“马芯兰”的减负实践 [N/OL].新华网,2013-04-12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4/12/c_124573005.htm

[6]宋鹏昊哈弗大学学生是怎么学习的[N/OL].中华文本库,http://www.chinadmd.com/file/pwxixw6osueczvrrpvwaxz66_1.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
下一篇:教学资源 ☆ 历史课堂的德育渗透:让生命之树长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