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选课走班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2020-06-01 09:38:36   来源: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录入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选课走班”这一新词逐渐走入教育者的视线。在中小学,除了选修课进行选课走班以外,越来越多的高中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出发,开始尝试所有课程的选课走班。

在浙江省推行新课改的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一线不断尝试与摸索,觉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

一、选课走班前——善于借力,做好学生的分班动员工作

一般而言,高中阶段的“选课走班”会安排在高二年级全面展开,学校层面的动员、筹备工作则会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正式进行。而我觉得,在班主任层面,真正的筹备和动员工作在学生初进高中时就应该开始铺垫。具体说来,我会在学生初进高一时,做好以下工作:

1.借用网络,带领学生和家长尽快熟悉各项新高考政策。我会首先要求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内,通过网络,迅速收集有关上一届高考所有的政策信息和录取信息。之后,我们会请家委会成员对收集到的信息做一个简单的汇总,公布在班级群里。再然后,我会请家长和学生在认真研读过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尚有疑惑的问题。最后,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回答一些具有共性的常见问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给家长和学生一段时间,慢慢了解、理解并消化这些信息,降低决策焦虑,也免却班主任在分班之前被频繁咨询的困扰。

2.联合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尽快熟悉高中各门学科的特点。选课走班,除了要考虑高考政策,还要考虑学科特点。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对很多学科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时的经验。另一方面,高中的许多学科在高一、高二阶段的难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学考和选考中的重点和难度也有截然不同的呈现,而在等级赋分之后,情况会更加复杂。这时,提前联合任课教师,利用零散时间,介绍各自的学科特点、难度分布、高考命题取向、本校教学安排甚至是本学科教学的整体实力在全省的综合排名……所有这些,都在对学生的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3.借用专业力量,引导学生尽快了解自身特点。经验告诉我们,对许多家长和学生而言,“想选什么课”、“该选什么课”和“适合选什么课”其实是三个不同的问题。“想选什么课”很多时候取决于学生的兴趣,这份兴趣在很多时候甚至仅仅来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信任和喜欢。“该选什么课?”则更多地出于理性的取舍——想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哪门学科比较容易赋到更高的分数,哪门学科在本校内的各门学科中教学实力相对更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恰恰是第三个——“你适合选什么课”?是的,在“如何确定选考科目”这件事上,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最佳选择。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如果我们在高一阶段,就能适时地借用一些专业力量,如专职的心理教师和职业指导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为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测试,如“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差别能力倾向测评(DAT)”“学习风格测试量表”等等,一定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与职业倾向,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4.联合多方力量,引导学生尽快制定两年规划,初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经过前三步的努力,到了高一的下半学期,学生就可以大致确定未来两年的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了。这里,我们要做的,是积极联合多方力量,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更多的视角和参照。这些力量中既包括历届的学长,也包括学生的家长,更包括各种专门提供升学规划和职业体验的社会机构。学长们可以介绍自己正在就读的大学与专业的基本情况,提示报考该大学该专业所需做好的各项准备。家长们可以与孩子深入沟通,充分交换双方对未来发展的基本构想。而各种社会机构所能够提供的,是一个又一个相对更加专业的平台,让学生对向往的职业进行一个最基本的体验,让学生对向往的大学与专业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对“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的途径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而班主任要做的,是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慎重做出选择。这里,班主任要特别提醒学生两点:一是要“慎重”,但不要“犹豫”。所谓的“慎重”,是指在做出决定时,要保持理性,切忌被某些情绪左右任性而为。在我的经验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舍不得一位老师或是舍不得某些同伴,而选择一门其实并不适合的科目,甚至也有学生会因为和父母赌气而放弃本应该坚持的选择。而当我们参考了足够多的因素,“犹豫不决”只会虚耗时间,造成精力的浪费。二是抉择之后便要全情投入,一往无前。要告诉学生,每一种选择都能成功,每一种选择都有风险,每一条路都不好走。一旦完成选择,便不要总是左顾右盼,与他人比较。一旦遇到困难,要及时寻方法,而不是找退路。

二、新班组建后——抓住时机,做好班级常规管理体系的调整工作

进入高二,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重新分班,力求使每个班级真正需要走班的人数降到最少。作为接手新班的班主任,在新班组建后的第一时间,除了一些常规工作外,建议尽快完成下列工作。

1.新班组建后的第一次始业教育。作为选课分班后的第一次始业教育,除了常规的“收心”“规范”“励志”“计划”等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之后的两年,我们将在一起,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向着不同的方向努力!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是值得学生反复体味的——“一起”,就是要有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向着不同的方向”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梦想;“努力”,是我们共同的姿态;“成为更好的自己”,则是努力必然的结局。

在这次教育中,既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心底尚存的顾虑,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给予彼此肯定与鼓励。

2.新班组建后的沟通平台建设工作。经历过新课改的教师都有体会,选课走班后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瞬间下降,课上的即时把控与课后的跟踪反馈较之从前明显弱化。这时,我会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1)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学班固定座位,并竖立桌牌。新班组建后的第一时间,我会联系所有任课教师,请他们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学班教室听课的座位,并要求我班学生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里必须在固定座位就座,并在自己的课桌上竖立桌牌,桌牌的正反两面上均写有班级、姓名。这样一来,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反复对我班学生进行姓名、长相、班级、课堂状态的反复确认,一个月以后,基本上就能对学生熟识了。

(2)为每位任课教师配备自己班的专职课代表,做好任课教师的助手。

(3)为每位任课教师准备附有学生大头贴的座位表与学生名册。

(4)组建任课教师群,及时沟通学生在教学班的课堂表现。除了认识学生之外,任课教师的另一项压力主要源于对学生以往学习状况的不了解。这时,班主任如果能组建一个由所有任教你班的教师组成的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在家长群中及时更新任课教师信息,让每位家长都能与自己孩子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选课走班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家长。换了教师之后,自己的孩子是否能适应?换了教师之后,孩子的课堂表现如何?如果没有沟通的途径,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家长,也会影响之后的家校合作。所以,在选课走班后,及时在家长群里更新任课教师的信息,至少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的任课教师是谁,办公室在哪里,联系方式是什么,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载机制。新课改后,学生升学的途径不再单一,“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都成了学生进入理想大学的重要路径。而这些升学模式都对学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如“竞赛获奖”“学考等第有几个A”等等。所以,有必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除了记录他们的学业成绩之外,还要记录他们自进入高中以来参加过的所有重要活动以及获得的全部奖项。这份工作从收集、录入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难,只要找几个固定的学生组成录入小组,每周定期收集、录入全班同学的活动信息即可。这份工作真正的难度,是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记录学生已有活动和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现实的建议,指导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的做法是,将收集到的各类招考信息分门别类发给任课教师,请任课教师根据他对学生的了解推荐并辅导学生参加。

4.健全自修课自主管理体系。选课走班后,由于一个班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选课,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在上历史课,部分学生在上化学课,部分学生在指定教室自修的情况。而且,很多时候,由于教室资源的紧张,会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自修的情况。这时,怎样保证学生自修课的纪律与效率,就成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一般说来,我会和学生一起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遵守自修课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固定位置就座,不随意走动,不讨论问题。每节自修课至少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做好记载,每周展示。提倡自修课去办公室找老师答疑,但必须主动在去向单上填写去向,备查。

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班主任要经常抽查学生的自修课状况,对个别不够自觉的同学会采取针对教育,请任课老师布置限时作业等办法,让他们有事可忙,便不会无事生非。

三、陪伴进行时——班主任工作的“转变”与“坚守”

记忆中,刚走进“选课走班制”的班主任们都有过一种焦虑——因着“走班”,班级里的课是“乱”的,人是“乱”的,每天就看见学生抱着课本不断地在一间间教室窜来窜去。班主任们仿佛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千头万绪就是抓不住线索。现在回头看去,所谓的“乱象”,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心先“乱”了。而越是在这样的“乱局”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越要首先“定下心”来,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把该做的事情一件件落实,用高质量的陪伴让学生和家长“安下心”来。这里,除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外,我觉得尤其要做好下面三项工作。

1.关注学生成长状态,在每个关键节点,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会经历几个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实施“选课走班制”之后,这样的特殊时期会更多一些。例如,实施“选课走班”初期,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对任课教师的适应问题”,“对新集体的融入程度”,甚至是“对自己所做的选课决定是否正确的怀疑”而产生情绪波动。又如,在每次“一考”成绩出来以后,又会有很多学生因为“赋分是否公平”“是否要参加二考”等问题纠结。再如,高三的第一学期末,许多学生又会为了“是否参加、如何准备‘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考试”而犹豫。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敏感地注意到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关注到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学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心理疏导,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坚持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存在感与归属感。进入新课改后,学生的课表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课表上的课多了很多,除了语数外三门不需要走班的课程之外,全班同学能够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很多班主任感叹,“学生的课程那么紧,想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都不容易了。”“学生选课不同,每天各忙各的,班级的凝聚力不如从前了。”而我要给班主任的建议却是——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坚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见到他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非常渴望被成人尊重,被同伴注意,被集体接纳。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感支持,仅仅依靠着对理想大学的向往,学生会走得特别辛苦。

是的,即便在新课改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我还是会利用碎片时间,尽力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10分钟个人分享”——每天请一位学生利用10分钟分享一个话题(可以是学生自选,也可以是老师指定),“你问我答”——请学生匿名描述一个自己正在面对的困难或困惑,每周抽取一个到两个,利用10分钟时间,请同学或老师解答。再如,每月进行一次至少40分钟的“户外拓展活动”(可以利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课时间),每月进行一次“上月经典回顾”(请同学一起回忆上个月中班级里发生过的最难忘、有趣、感人的片段)……总之,无论通过什么活动,班主任的作用始终都是两点:

创设平台,让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有存在感。

制造机会,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尽可能地发生联接,制造更多的共同记忆。

唯有当一个个“我”变成了“我们”,学生对班级才会有归属感。也唯有这样,同伴的支持、集体的温暖才有可能成为鼓舞学生坚持奋斗的力量源泉,“我不是一个人战斗!”“我们在一起,且行且珍惜!”——这样的信念一旦建立,会支撑每一个个体走得更加勇敢也更加坚强!

3.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多方面的价值感。不可否认,在新高考“一年两考”的压力之下,很多高中生最终都会陷入无休止的备考、迎考的漩涡中。有人会说:“深陷题海虽是无奈之举,但是身为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难道不是最好的状态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越是在“选课走班”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越是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经常“向外面看”,“向远处看”。

我会经常让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只有了解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未来会扮演什么角色。

我会经常带学生看经典电影——通过那些艺术作品,学生能领略更多的风景,体验更真的情感,领悟更深的道理。

我会经常带学生一起畅享未来——今后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在哪个城市生活……是的,我要让学生知道,世界很大,远不止当下的一方书桌;我要让学生知道,未来很长,远不止眼前的三年。我们现在之所以要努力,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即便我们在现下的学业中并不能得心应手,未来也同样可以很出色、很幸福。证明自己的途径有很多,学习成绩绝不是唯一的一个。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融洽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有价值。

也曾有人提出质疑:在“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的存在,还有必要吗?班主任的存在,还有必要吗?在我看来,班级与班主任,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存在价值。在“选课走班”的背景下,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学生就像是一个登山队员,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局限,各自有各自要征服的高峰。在一路前行的路上,他们需要物资的补给,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情感的陪伴,更需要信念的支撑!而班级,就像是登山队员行进路上的大本营,提供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是的,班级,不只意味着一个固定的教室。班级提供给学生的,也从来不只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空间。一直以为,班主任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她打点着学生“登山途中”的大本营,一路陪伴,一路激励。只是在“选课走班”的背景下,这样的陪伴与激励除了用心用情,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含量。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如何做”永远比“做什么”更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英: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
下一篇:马新民:课程领导力与校长的自我定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