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2019-03-18 09:52:56   来源:   撰稿:李园园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2QBR1Jz6TL0Ea3FfmN8wGhwnCkmOYKOmExHtj8nVycPJqDaWPf6XwkiaZ5icjibu9ksv3IxTatePcspoBwnReZ8Dg/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的灵魂。手中释卷,心中依然可以余味袅袅。如果它又能恰逢其时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为我们在思想困顿的屋子里打开一扇明亮的窗,那就更好不过了。读房超平先生的《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这本书,便带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这扇窗户首先开启在教育思想上

作为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面对正在发展成长的人。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镌刻了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已是那么困难的事,更何况是面对成长中的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发掘他们,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完善他们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教育最应该关注的事情。教育,不再是单方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促成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完善。

许多有识之士提出非常多的宝贵意见,尤其是确立学生在教育上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改革也深入人心。然而,怎么转变?我们观念的落脚点归属何处?如何将老师从容的教转化为学生自如的学?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QBR1Jz6TL1xVnFYmicSnfTcnaJKtrUxyIZvGOdUT0L6al0QMwibQ7gAKeN0Zwc3U9j6zmWtDrSoKJQtyUaw7nT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房超平先生这样解释学习力。他说,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素养,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而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密不可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将“学习力”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让我们在惯常关注教学能力的同时,在关注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之外,看到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能力。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往往会陷入瓶颈阶段,学生的成绩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想,学生的进步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反复讲了,可他们为什么还是不会?”诸如此类的困惑时常出现。的确,我们的专业能力在日渐提升,我们的教学经验也日益丰富,可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因为我们仅仅是挖掘了自身的能力,释放了自己的能量,而忘记了教育的核心主体——作为学习者、成长者的学生。

房超平先生打开的学习力这扇窗,带给我的不止是启发,也是警醒。在今天这样一个教育生态里面,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或者说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生成性、生长性。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知识不仅是教师教授的对象,更应成为学生主动操作建构的对象,要能渗入到学生自己的主观状态,变成学生自己内在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源泉。因此,在课堂之上,我们要确立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受教者、听从者。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参与者的姿态,投入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亲密合作,共同参与对教学内容的加工,进而吸纳知识、内化素质。

第二扇窗打开在教学方法的困惑方面

我们常常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如何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如何落实到实践过程中?这是一个难解的疑惑,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能否落到实处。房超平先生在《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不少方法上的导引,比如,用思维导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房先生提出,思维导学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式:整体学习,关联学习,创造学习,对话学习,选择学习,等等。尤其在整体学习方面,学习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内容进行大体的领会和把握,着眼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宏观和整体理解。这就从原来对知识的零敲碎打演变为整体构建,“先识森林,后见树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指导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树,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把零碎的知识结构化,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QBR1Jz6TL1xVnFYmicSnfTcnaJKtrUxyicBK9eCGFd2qs0DJAtHYBvzWSmjDfiatJPNFHIC4PV3KTWXygJYmVice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就笔者本人的实践来看,这一思维方式,对于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行之有效。因为高三的知识非常多,语文方面的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零碎,再加上学生仿佛都学过,知识也缺乏了新鲜感和吸引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编织知识的框架非常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在尝试用这样的手段,尤其在复习诗歌鉴赏和文学阅读这两大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相关的思维导图。比如诗歌鉴赏,学生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可以比较明确而系统地把诗歌鉴赏所牵涉的相关手法、技巧等专业语汇,画在一棵知识树上,容纳到一个知识系统里面,还可以将知识勾连在一起。这种归纳和积累使得学生在日后面对数量庞大、千变万化的诗歌鉴赏题时,可以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

房先生在书上也列举了不少案例,有的可以直接借鉴,有的可以给我们启发。我想,读这本书的意义当然不止于读、学习,更在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实践和探索。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它不仅有学科知识、自身积累的种种现象和矛盾,更因为教育是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育教学过程时时刻刻都在演绎着形形色色的精彩和无奈。由于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内容的不断变化,也由于教师个人条件的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的劳动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一千个教师可能会有一千种教法。然而无论怎样的方法路径,都应该殊途同归,因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人的成长和人的幸福,我们的工作内容是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因此,教育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一切服务于人的成长,一切服从于人的发展,一切着眼于人的未来。一切让教育变得更合规律、更有智慧的教育思想,都是我们应该汲取的思想营养。

梁晓声先生曾经在《论教育的诗性》一文中这样说过:“‘教育’二字令我们视而目肃,读而声庄,书而神端,谈而切切复切切。”教育之路道远且长,让我们对教育心存敬畏,永远行走在学习、实践和探索的路上。

 

文章来源丨教育文摘周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写给2019年的老师们
下一篇:教师力”修炼No.24丨知识爆炸时代,真正的课堂是帮学生寻找那些“从未存在过的知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