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校本课程:办学品位的核心要素


2018-09-26 10:16:32   来源:   撰稿:沙华中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20131147日,笔者有幸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校长培训。期间聆听了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革命: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及其他专家的讲座,访问了华师大二附中等几所名校,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确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

一、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然要求

不少教育工作者以为,国家课程最为重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甚至可有可无。这次学习,大家感受到,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价值同等重要,均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家课程需要校本化实施。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有权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调、改、换,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事实上,教师长期过于迷信教材,雷打不动地教授课程内容,致使课程实施趋同现象严重,校本化实施非常不够。因此,有必要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1.学科间整合。在各门学科间总有些内容是相联的,分科教学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影响了效果,三是知识与能力培养零碎化。如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就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既学到雷电知识,又培养了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的整合。听了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特级教师倪闵景《大数据教育时代与绿色指标》的讲座后,笔者感到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因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却过于单一,手段过于陈旧,与时代发展不合拍,显得较为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现象应该有较大改变。当然,教学方式的整合,还呼吁突破课堂的时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社会,将教与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3.教学人员的整合。学科间的教学人员应该加强往来,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不能与他人不交往。将教学人员整合起来的有效方法,是使每个教师都参与班本课程的建设,参与到完美教室的建设之中。班本课程与完美教室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各教学人员都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围绕班级愿景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谋划策,各展其长,使班本课程成为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二、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充分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学校文化应充盈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学校文化可以是可视的,更多的则是可感的。而课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能够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与文化应是统一的。课程是学校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

1.校本课程应基于学校及周边资源。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是地域中的一个实体,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较大。教师及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成为无形的积淀保存在身心。因此,校本课程一定受到学校及周边资源的影响,脱离周边资源而另起炉灶建设校本课程,一是使校本课程成为无源之水,缺少根基。二是增加了实施难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校本课程应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工作的魂之所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校追求“尚美教育”,学校成为了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围绕“尚美教育”,学校开辟了音乐、绘画、手工、书法等十多个班本、校本课程,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课时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我区有识之士呼吁,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中实施校本课程,我想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如何实施有待精心策划。

3.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变化着的。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是实施课程的载体之一,而非全部。即使是校本教材,也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善,不断与时俱进,以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校本课程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校本教材要为学生的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成为知识点的堆积。校本课程的实施还应体现选择性,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是教师成长的有力推手

教师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力量。教师成长与校本课程质量的提升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增加课程意识,要认识到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是有机相融的整体,三级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1.教师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上要有话语权。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理解国家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体系,并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际进行适度的调整与整合。即教师不能成为国家课程的信徒或奴隶,而应成为国家课程实施的主人,将国家课程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上要有话语权,学校要敢于放权。

2.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班本课程或校本课程。教师的存在价值不完全在于不折不扣地实施国家课程,还反映在教师要形成自己的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可以是校本课程,也可以是班本课程,如完美教室的缔造等。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是优秀教师区别于平庸教师的显著标志。华师大二附中的大多数教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且深受学生喜爱。这也铸就了该校教育教学的辉煌业绩。

3.教师要把学生带进课程建设之中。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这个理念不可动摇。华师大二附中的学生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得到了成长。该校100%的学生做100课时志愿者,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00%的学生动手做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学校开设了100余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正是该校千方百计将学生带进丰富的校本课程中,学生的素质才得到了全面提高。正是教师努力提高着自己课程的选中率,一批批教师才得以迅速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校本 要素 品位

上一篇:做独立思考的教师
下一篇:教师必修课:好老师要有气度、深度、风度和温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