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教师精神


2017-09-29 10:04:19   来源:   撰稿:冉永华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但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又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教师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应该包括多个层面。

  

  不可复制的奇迹:生命意识

  

  一个生命就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生命伟大而值得敬畏。

  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生命的传承,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和谐、充盈与完满,是为了使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力和内在冲动。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必将因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而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抛弃。

  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群体的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还应该包括对基于生命的人的各种需要的理解、包容和保护等,特别是对人的处境的关注与关怀。

  人文精神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价值尺度,失却了人文精神的教师必不是真正的教师;失却了人文精神照耀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臻于完美的途径:爱与宽容

  

  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热爱儿童。”

  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应该是自然的迸发而不是故作姿态,应该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应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爱不仅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不仅意味着小心翼翼地、深思熟虑地、关怀备至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更意味着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引导学生暂时失当的行为,去唤醒学生暂时迷惘的灵魂。

  教育的奇迹很多时候都是由爱与宽容造就的。朱小蔓教授说:“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和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们不能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决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可能导致精神萎缩。一颗无爱、无宽容的冷漠之心,必将绞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

  有一则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日傍晚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他没有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个小和尚越墙而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口吻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过程也能充满这样漫溢宽容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才真正具有人性的魅力。

  教师,请记住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充满的行囊:理想与激情

  

  “理想”与“激情”,这两个词语总是让我想到朱永新教授。朱永新教授说他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他的言,他的行,总是在严峻的教育现实中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振奋。

  教师,千万在上路的时候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看一看里面有没有理想与激情这两种食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斯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应=10%的文字 35%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

  教育作为一种对话活动,应该充满人情和诗意,而微笑恰好可以让教育呈现出这样的人情和诗意。对于教师而言,微笑能让冰块融化,微笑能让隔阂消除,更重要的是,微笑能让心灵的荒原萌发生机,能让卑弱和胆怯被人性的光照亮,能让被遮蔽的自我重新沐浴理想的光辉。失却了微笑能力和微笑精神的教师必是冷漠、猥琐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恐怕只会“生产”机械、冷漠、平面的学生,而不会成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德莫克利特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请学会微笑着去点燃,点燃兴趣,点燃理想,点燃智慧,点燃人格,点燃对于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独特的“这一个”:个性精神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着一袭长袍、咬一柄烟斗趁着黄昏夜色开始他的《离骚》讲座,声情并茂的演讲,衣袂翩然的风度,常常让学生辨不清是闻先生在演讲还是屈原在行吟。潇洒浪漫的诗人徐志摩,对泰戈尔创办的那所“把大自然当成绝妙奇书”、坚持在森林中上课的学校情有独钟,“再别康桥”之后,他一度为在国内办一所类似的大学而奔走,尽管终未如愿,但他经常带着学生走进茂密的森林,靠着梧桐树,一手拿书,一手指着蓝天白云讲授欧洲文学与中国诗学。

  他们都是独特而深刻的“这一个”,正因为其独特和深刻,才不可模仿,才成为教师中的师者。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有个性精神,成为不可模仿、不可代替的独特存在。

  

  直面缺憾:学会反思

  

  完美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接近完美。教师是有缺憾的存在,学生是有缺憾的存在,教育也必然是充满缺憾的艺术,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面对缺憾。

  直面缺憾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要学会以反思为刀,深中肯綮地剖解自己的不足,剖解教育的不足,剖解学生的不足。你或许还很稚嫩,反思能让你逐渐成熟起来;你或许还很肤浅,反思能让你逐渐深刻起来。注重反思,教师的精神生命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要学会在观察中反思,让微小的瑕疵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学会在读书中反思,让书籍成为你精神生长的支点;要学会在科研中反思,让教学与科研成为生成教育智慧的契合点。

  直面缺憾、学会反思还意味着正确面对各种评价尤其是批评性评价,并根据反思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直面缺憾会使自己更真实,学会反思将使自己更趋完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写教育叙事
下一篇:如何在学校中实施核心素养评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