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教师成长


2017-09-22 08:13:20   来源:   撰稿:肖川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作为教育人,我们有三重身份:首先我们是一个生活者,需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过一个美好的、有品位的、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我们也是教育的专业人员,要成为称职的成功的教师。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父母,是孩子的家长。这三重身份是高度相关的,一个在生活中经常感受到失败的人,既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总体而言,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教育人。到目前为止,我写有三百多万文字,出版十多本书,走进过成百上千所学校,影响过成千上万的教师。正如成功学里有句口号:“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反思我的成长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词二十四个字:深度阅读、坚持积累、细腻思考、精准表达、勤于写作、掘井及泉。

一、深度阅读

很多人都谈过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我特别强调深度阅读,书读得透比读得多更重要。我发现我们很多人读书的问题是没有读透。在我看来,精读与泛读的比例,在时间分配上比较合理的比例应该是 6:4,就是 60%的时间精读,40%的时间泛读。泛读是必要的,因为不去泛读,就很难发现值得去读的东西。但发现了值得读的书,就要读得如同己出、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就是精读。如果读一本书,不能够记住一些精彩的表达、重要的命题,那读这本书的意义就很有限。精读得怎么样,有一个很简单的检测方法,那就是你能背诵多少东西。如梁启超这样的学问大家,都能背诵大量的东西。大家知道,如果头脑中不储存大量的词汇,那么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就无法表达,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资源仅仅只是来自于当前刺激物这样一些东西,那他的思想资源是很有限的。只有当你读的很多书都能储存在你头脑里面,才能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有那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感悟与发现;如果我比我的同龄人多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的话,那主要的原因不是我学得比别人更多,而是遗忘得比别人更少。精读就是仔细地咀嚼,反复地推敲,再三地玩味。所以我特别强调大家要选择到几本好书,好好地精读,要常读常新,在你的心里,打下一个好的底子。我们很多人也在经常地看书,听报告、学习,但是长进不大,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没有打好基础。如果没有建立一个可以攻守自如的平台,没有编织好一个很好的认知的框架,那么,任何学习的东西进去了,最后都可能石沉大海。一个人要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框架,什么东西来了,都有捕捉的能力,都有解读消化的能力,这就有赖于深度阅读。

二、勤于积累

勤于积累就是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内心变得丰富和深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人一定要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用笔及时地记录下来。我从2014年的3 14 日开始写微信评论,大概每条评论是 250~300 字,到目前两年的时间,我写了有 2000多条,差不多每天都会写,很少有不写的日子,有时候写十多条,其实我这么做,正是为了积累。一个好的素材,某个事件、某篇文献,通过记录,坚持积累,就能够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据我有限的观察,制约我们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瓶颈是文化底蕴不够。所谓文化底蕴,简单地说就是学识积累是不是足够的丰富,懂的是不是足够的多,对相关的问题理解得是不是足够的透。这对于我们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和专业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如何理解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由于教学具体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性质的不同,一节课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我认为一节好课有三个一级的指标体系: 那就是真诚、深刻、丰富。

所谓真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你是真心实意地为着学生们好。你是在努力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你是可以做到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用心良苦的;你没有那种道貌岸然、煞有介事、故作姿态、虚张声势、矫揉造作、言不由衷。所以真诚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真心实意、情真意切。真诚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你对于给学生讲的内容是可以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顺手拈来皆成妙谛的;你没有那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空洞与无奈,你所说的绝大多数话都是仔细咀嚼、反复推敲、再三玩味过的,你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不懂装懂、一知半解、没话找话。常言道,水管里流出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才是血。我们老师对于教学的内容吃进去的是草,只有真正通过我们消化吸收,挤出来的才能是奶,是玉液琼浆,我们也才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生命。所以真诚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我想只有真诚地教育,才能带给学生那种心花怒放的感觉,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第二是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能够带给学生那种别有洞天、匠心独运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带给学生那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妙不可言,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能够带给学生那种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能够带给学生认知的冲突,理智的挑战,内心的震撼与思维的警觉。只有深刻的教学才富有那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也才能够带给学生那种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所受过的教育,我们上了那么多课,究竟有多少课带给了我们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呢?这反映出我们教学的深刻性是有待提升的。

第三就是丰富。丰富相对的是贫乏空洞和苍白,丰富就意味着有足够的信息量,有足够的智力负荷,意味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意味着教学活动的丰富,意味着学生对课堂参与的丰富,意味着教师教学语言的丰富。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我们学生的心灵荡漾起来。正如庄子所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那双隐形的翅膀振翅高飞。那双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我想那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对探索的需要,对成长的渴望,对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

我们的教学要做到真诚、深刻、丰富,必须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勤于积累,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幸福人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更称职的教师,使自己能够更多地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三、细腻思考

我成长的第三点经验是细腻思考。在我的写作中,经常用到大量的排比句,这些排比就是细腻思考的产物。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区别了这三个概念:想、 思考、 研究。“想”是我们正常人的头脑的本能,我们提出很多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想一想,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思考”,思考当然也是想,但思考是有思考框架的,是有思考策略的、系统性的、有依据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思考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它是有思考框架、思考策略的;它是比较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是有依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是批判性的而不是轻信的、盲从的;是反思性的彻底的而不是浅尝辄止的,这样的“想”才是思考。 再看看“研究”。 研究的核心是思考,但研究远远不仅仅是思考,是更复杂的一项活动。 除了核心的思考,还需要根据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假设,设计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大量实证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文献整理等等。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过思考的关,如果思考都没有过关,那你的研究一定是很粗糙的,都是形式上的。而且我也提倡我们的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我认为老师有这样四个层次:最低的,你应该是个读书人;第二个层次你应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是能够以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人(教师的专业知识就包括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知识和具体所教学科的知识);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两个规定性,第一个就是,你有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第二个就是,你能对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给予关注,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这是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作为知识分子还不够,还应该作为一个有研究能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我特别强调要有研究能力呢?那就是我们唯有通过研究所获得的见识才是比较有含金量的,才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个躬行,就是要亲自去做研究。

四、精准表达

我发现读了书却沒有把书读透读好的人,特别爱拼凑、堆砌,用“四六句”表达,比如讲校长的“五力”:能力、魄力、实力、魅力、学力,比如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比如说“三严三实”……热衷于这种表达的人,他们大多属于俗话说的那种“满瓶水不荡,半瓶水晃荡”的那种。他们不知道,表达最重要的是准确。词藻的堆砌、拼凑,表面上貌似热闹,其实可能里面逻辑混乱,思维粗糙。语言表达要做到“信、达、雅”。信,准确、可信、精准,这是表达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其次是达,流畅、舒展。第三个是雅,典雅、雅致,有才情,能够富于个性地表达。为什么特别强调精准表达,强调表达的信达雅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就是关注我们的语言表达,实质上是更好地关注我们的内心。我们所说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究竟在哪里呢?在我们的语言之中,是语言构造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精神世界。你想不清楚你就说不明白,你不能够说出你不知道的事情,语言的边界就是你精神世界的边界。语言的丰富其实是因为你内心的丰富,表达的贫乏与空洞其实是因为你内心的贫乏与空洞。我们所写的每一行字,它一定不是无意义的字码符,我们说出的任何一句话一定不是无意义的、空洞的声音流,它一定是承载着要么是思想,要么是情怀,要么是二者兼而有之。 “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锤炼语言来锤炼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变得井井有条。兰德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生活在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一年接收的词汇量是 300 万个,生活在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一年接收的是 600 万个,而生活在上层阶层家庭的孩子一年接收的词汇量是1100~1200 万个。大量的研究也一再地证明:影响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因素是家庭文化背景。所以我们读更丰富的书,获取更丰富的词汇,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其次是我们的孩子,第三才是我们的学生,第四才是我们的学校,当然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最后对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类都是巨大的贡献。所以发展自己,这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其他所有人发展的条件。

强调教师精准表达的第二个理由是,我们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媒介。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老师上课总是婆婆妈妈、拖泥带水、颠三倒四、云山雾罩,学生就会感觉到听得很累,就会逐渐地丧失对你所教的学科的兴趣,以致丧失对整个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老师的语言能做到要言不烦、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情、一语中的、一剑封喉、酣畅淋漓,那我们的学生就会感觉到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自觉地模仿你的语言,进而模仿你的思维。从比较理想的角度说,我们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歌词一样,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我对歌词是有过研究的,包括对方文山、罗大佑这些歌手,你不妨仔细研究一下歌词。大家知道很多的歌词都具备“信达雅”这些特征,举例来说,“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美丽的目光不属于流泪的双眼”;“春天已准时到来,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我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因为梦过你的梦,因为苦过你的苦,因为追逐着你的追逐,因为幸福着你的幸福”;“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没有人能了解聚散之间的定义;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没有人能誓言相许永不分离”;“我们对着太阳说,信念不会改变;我们对着大地说,生活总会改变;我们对着长江说,追求不会改变;我们对着黄河说,贫穷总会改变”;“遥远的路途、昨夜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像这样精致优雅的歌词,不胜枚举。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内部的语言系统,如果我们大量地积累这样的语言,我们内部的语言系统就会得到改造,语言的奇迹就会转化为生命的奇迹。语言的奇迹何以能够转化为生命的奇迹呢?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情怀,当我们拥有了美好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怀,我们的生命当然也就变得美好了,所以我特别强调教师要养成表达精准的习惯。

五、坚持写作

我几乎每天都写微信评论,对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情我几乎都会评论。其实我们老师就是要这样,一个真正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非常丰满的人,你要表达你的世界观、你对世界的理解,你对一些资料、事件的立场态度,这样就是教育。其实我的微信评论就是一个微写作,微写作也是写作的一个习惯。我认为写作对于我们专业成长和幸福人生的价值有八点:第一,写作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品质。阅读是我们心灵成长最为重要的途径,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有太多泛泛浏览、走马观花的阅读。你就会用心精读研读,就会用心咀嚼、仿写,有圈点,有批注,有意识地背诵等,所以你的阅读品质就会比较高。第二,写作能够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帮助我们积累学养。写作是很好的积累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识积累。写作中我们引用过的资料,会理解和记忆得更加深刻。第三,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头脑,使之变得井井有条,更具有捕捉解读信息的能力。比如说一个问题、一个主题,你写过文章,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那种因果关系,那种逻辑关系就会梳理得特别清楚,你的头脑就会变得有条不紊,你说起话来就可以从容不迫、从容自信。第四,写作能提升我们口头语言表达质量。大家知道书面语言的特点是相对完整、规范、精当和舒展,如果我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具备书面语言的这些特点,那就特别有品质。我坚定地认为一个受过好的教育的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语言表达精准、舒展、流畅,而且逻辑严密。“言行”二字,言是排在第一位的。立德立功立言,立言也是我们可以追求不朽的方式,就是因为它能够提升我们口头表达语言的质素,表达的质量、水准。第五,写作能够提升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力。你看,手工制品,如果你会做的话,你对它鉴赏能力也很高。文章也是这样,如果你会写的话,你对文章的鉴赏力、好的作品的鉴赏力也会更加高。所以我特别提倡我们的老师怎么来教写作,最理想的是你要下水写文章,你要写范文给学生模仿。 其实我们老师就是给学生好的示范, 所谓教学好的示范是什么?就是你是怎么来写作的,你是如何布局谋篇的,你是怎么选材、剪裁、起承转合、遣词造句的。如果你写的文章是值得模仿的,学生都可以模仿得来,你的这个示范就到位了。写作能够提升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力,鉴赏力是一个很高的智慧能力。第六,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积极、开放、敏感、阳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呢?因为写作是这样一件事情:是你一定经历了某一件事,你对这件事情有所感悟、感怀,你对这些感悟、感怀进行提升,有了文章的立意和灵魂,经过素材的铺陈、布局谋篇,把它组织成一篇文章。所以写作是是由事到感,由感到意,由意到文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过程。那就是说我们的写作是由“事情”所推动的,即你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经历到的某件事情。不管这些事情对你是怎样的;不管它们对你来说是光荣还是耻辱,是欢乐还是痛苦,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有还是贫困;你都可以品味生活,你都可以从这件事情中有所发现,你的生活 “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这些事情都是对你有意义的,它可以给你许多写作的动力和素材,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真正做到像席慕蓉所讲的:“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地复原,世界依然是等待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可以这样的安宁与美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开放的、敏感的、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一个乐于写作的人,能够更敏感地去面对世界。第七,写作能够提升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丰富我们的教育情怀。我们能够把我们教学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比如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转变,教学生中无法预约的精彩,教学中出现的遗憾,都当做我们的写作素材。当我们工作中的一切都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的时候,我们会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也会对工作有更多的热爱。第八,就是写作能带给我们成就感,不要说你出了一本著作,也不用说你发表了一篇文章,哪怕没有发表而只是自己精心打磨过的一段文字,你都会有成就感,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的古人对待写作有一种特别虔敬的态度,“为安一个字,拧断数茎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就是那些大诗人对待写作的那种郑重的充满敬畏的态度。那写作为什么值得这样去对待呢?甚至我们的古人把它称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呢?因为它会带给我们成就感。我希望大家是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有成就的人。成就感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如果缺乏成就感,幸福感就会显得比较苍白、单薄、平淡。

六、掘井及泉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意思就是说,做事情好比挖井,挖得很深还见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废井,做事情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而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就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挖了半天不过是挖了一口废井。在我眼里,有两种人生。一种是掘井及泉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地方,挖井不断,直至一泓清泉流出。我们老师要反省一下,我们对什么事情真正做到了了解和熟悉,对什么样的事情真正下过功夫,有过长期而专门的钻研。另一种是挖坑的人生。就是做什么都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缺乏持续的努力和扎实的积累。当他挖不下去的时候,就换个地方再挖两下,结果,他的人生就是挖了几个坑,坑里也可能有点水,但它不纯净,甚至又脏又臭,成为蚊蝇滋生之地。这既坑了自己也坑了别人,是失败的人生、糟糕的人生。我们应该在一个地方,持续不断地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成为行业精英和翘楚,这其实就是一种成功。所以我提醒大家一点,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做出执着的艰苦的努力,真正在一些事情上下足功夫。《中庸》里面讲了三句话,我觉得特别的经典。

第一句,尊德性而道问学。就是对德行的推崇、对崇高人格的推崇是要通过学识的积累来实现的。这里讲的是人格修养与学识的关系。一个人要追求比较高的人格境界,路经究竟在哪里呢?路径就在于学问。一个人学识修养的提高,有助于道德修养的提高、人格境界的提高、生命境界的提高。这个结论今天看来是可靠的可信的。现代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是建立在他的认知发展基础上的。所以孔子强调智、仁、勇,即智慧、仁爱、勇敢是天下三个光明而重要的道德。为什么他把智慧视为重要的道德?是因为智慧影响到我们的道德判断。如果你缺乏智慧,轻则好心办坏事,重则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成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人。

第二句,致广大而尽精微。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途径在哪里呢?就是要穷尽精微。为什么穷尽精微就能够达到广大的境界?那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同构的关系,就是所谓的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一滴水里蕴藏着大海。就是“从一朵花中见世界,从一粒沙中见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为什么要掘井及泉,为什么要学有专长,道理就在这里。只有掘井及泉、学有专长,你才会真正地感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你才能够达到一通百通,才能真正达到“月印万川”“万宗归一”的境界。

第三句,极高明而道中庸。繁华落尽,返璞归真,这句话讲的是伟大与平凡的关系。伟大总是要通过平凡来体现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有修养的人,总是显得低调和朴素。《论语》里面讲“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非常庄严,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很温暖很低调很平和,听他说的话严厉不苟。在生活中,伟人也是常人,圣人也是凡人。

怎样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深度阅读、坚持积累、细腻思考、精准表达、勤于写作、掘井及泉”是我作为一个读书人、教育人的经验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
下一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建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