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教师如何积累故事

——在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论坛上的发言


2016-09-09 09:43:06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山东省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袁建国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我不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也不太善于积累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积累故事非常重要。在讲故事的人中,我最佩服的是莫言。莫言的演讲,几乎都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他的每次演讲,都能获得一片赞誉,原因就

         我不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也不太善于积累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积累故事非常重要。

  在讲故事的人中,我最佩服的是莫言。莫言的演讲,几乎都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他的每次演讲,都能获得一片赞誉,原因就是他善于积累故事,善于讲故事。

  作为一名教师,发言甚至讲座的机会时常有,如何让发言出彩?我觉得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在讲稿中穿插经典的、精彩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理念。故事哪里来?需要我们积累。

  如何积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

  一是从阅读中积累。

  今天下午接近六点,我原来单位的一位同事王老师非常兴奋地给我电话,我们平常联系不多,接到她的电话,我觉得有点突然。她非常惊喜地告诉我:“袁老师,我今天见到程翔老师了!”原来,她今天参加德州市的一个教研活动,在德州市第十中学听了程翔的课。这位老师为什么对程翔老师有这种印象?为什么从德州回来之后立刻给我打电话?就是因为我在原来单位的时候经常给青年教师讲名师的故事,特别是程翔老师的故事,我讲得非常多,山东泰安的老师可能对程翔老师的了解要多一些,他原来在泰安六中教高中语文,后来六中撤销高中改为初中,他又教初中语文,后来到北京一所名校任副校长,继续教高中语文。程翔老师泰安师专毕业,起始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一毕业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写下了座右铭:“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他当时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追求。

  比如程翔老师买书的故事,一次他在地摊上看到了陈孝全先生的《朱自清传》,自己没带钱,又怕别人把书买去,就把手表抵押在那里,回家取来钱,然后换手表、拿书。

  这样的故事,都是从阅读中积累下来的,然后给青年教师讲下去,对他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从今天下午王老师给我打电话,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

  二是从别人的报告中积累。

  一次《中国教师报》的李炳亭主任在济南有一个报告,那次我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参加,我们学校派了几个老师前去开会。回来后一位老师对我说,李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给我举了许多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后来我也给许多老师讲这个例子。

  李炳亭主任讲,一堂课定位非常关键,就是目标非常关键。老师自己心里要有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清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关于出示目标,许多名师名家课堂上不是显性呈现的,对出示目标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天津教科院的王敏勤教授,也是山东人,他就非常注重在课堂一开始把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我们这节课该往哪里走。关于目标的呈现,李炳亭主任就讲了这样的故事:两个人在大街上走,闲聊,对面来了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这位女士骑过去之后,两个人中一个问另一个:“你说一说这个女士穿的是什么颜色的皮鞋呀。”结果两个人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两个的目光肯定不会关注皮鞋,也绝对不知道皮鞋是什么颜色。假设两个人在看到女士的时候提前说:“观察一下这位女士穿的是什么颜色的皮鞋。”那么女士过去之后,两个人再交流,肯定都会知道皮鞋的颜色,只要他们不是色盲。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目标定位非常关键。当然在目标是不是应该呈现上、目标的呈现方式上也有许多争议。我举这个案例,就是想说明故事在案例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报告中可以积累许多故事,我们在报告中恰当地复述这些故事,照样可以打动别人。

  三是从生活中积累。

  我给老师们评课的时候,有时候也举一些例子。比如说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重要,有许多要求,应给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都有一定的标准。我讲得不是非常规范,也不全面,但是有一些动作我们不能做,比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师上语文课经常是一只手拿着课本,另一只手伸出来,在讲台旁边的蜂窝煤炉上烤火。一天他仍然继续着他的标志性动作,结果学生哄堂大笑,因为那天炉子灭了,还没有点着。老师这样的肢体语言,是不恰当的。再就是课堂上用一根手指指学生。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指禅”当休矣》,这里的“一指禅”就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不规范的肢体语言、肢体动作。点名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用一根手指指着学生,老师可能心里感觉不到,但是在外显上是对学生不很尊重的。

  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还包括普通话。有的年纪稍微长一点的,可能在普通话里掺杂着方言,我就给老师们举这样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一次我回老家,晚上到广场上散步,看到一个小学的老师带领学生跳舞,跳完之后整队,老师说:“同学们站得不齐介,再整一遍!”“齐介”是整齐的意思,是我们当地的方言。我用这样的例子告诉老师们,课堂上语言一定要规范,普通话中尽量不要掺杂着方言。这样的故事,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这些故事,都是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

  另外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故事是比较多的,在积累教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要尽量细致一些,注意细节。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意想不到的拥抱》,写我和爱人到一中去看一个亲戚,这个亲戚读高二。他们这一届读初中的时候,我包级包了三年,2010级。我对这届学生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有十六个班,有的班我当过短时间的班主任,有的班也短时间地教过语文,我的博客最初的名称“平原五中2010”就是以这届学生命名的。我的这位亲戚就是在我这一级读了三年初中,然后考到高中。看了亲戚之后,往回走下楼梯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学生打电话,我们走过去,学生整好回过头来,然后叫老师,然后拥抱——就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如果就这样说、这样写,可能没有什么感染力,因为它没有细节。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后来我一想,这个学生我没有教过她,也没有当过班主任,只是有时候开会,作过一些总结或者激励报告。后来我就搜索自己的记忆,终于想起来,一次学校举办艺术节,我表扬了她很漂亮。可能是这句话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写这个案例,就是想说我们要多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注意表扬学生。有这样一个细节,跟没有这样的细节,我觉得是不一样的。如果老师教了她三年,感情非常深,然后见面拥抱,这是很正常的。

  再一个细节,这个学生是个女生。有一次在我们省明德校长培训会议上,我作发言,举了这个例子,结果就落掉了一个细节——把“女生”落掉了。这个孩子非常漂亮,那次演出化妆之后就更漂亮了,当时我就表扬了她。这次到一中,非常偶然。听到她叫老师,我就站住,回过头来一看,不认识,她就介绍自己初中的时候是哪个班,然后就说:“老师,拥抱一下吧!”我们就拥抱了一下。写这个案例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因为我管理这一届学生三年的时间,还是有感情的,虽然没有教过她。

  我觉得,案例、故事要细致一些,可能更容易打动人。

  四是要善于“折腾”出故事(注:这是听了张学勇老师的发言后补充上去的,感谢张老师给我启发!)。

   李镇西老师非常善于写故事、讲故事,我觉得他的许多故事就是“折腾”出来的,当然,这种“折腾”是以爱心、尊重、成长为基础的,起初并没有功利性的,但是后来,都成了非常精彩的故事。

  比如李老师在教“未来班”的时候为一位想辍学的学生捐款,并在周末带领十几个孩子,步行到这个孩子的村子看望他,李老师写道:“当时我们远远地看见他在地里干活,我们便悄悄地走到他的身后,在田埂上站成一排,一起呼出他的名字。他转过身来,一下便流泪了。”多么感人呀!

  再比如,李老师在学校十年校庆的时候举办“岁月记忆”物品埋葬仪式,多么富有创意呀!

  张学勇老师也举了自己“折腾”的例子,他正在开展与学生“共读《论语》”活动,活动开展起来,便肯定会发生许多故事。

  总之,能够“折腾”出故事是一种智慧,我们应该善于“折腾”。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故事

上一篇:新学期,34个锦囊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
下一篇:高效课堂,如何培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