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好“反思”的管理策略


2016-01-13 09:19:42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来源:《中国教育报》(摘录) 作者:黄兆全】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反思既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开启创新思路、优化实践措施的重要策略。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反思”的引领作用,使反思成为吸纳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思路和创新措施的载体;更要科学运用反思的开启和驱动功能,让“问题”成为启迪智慧、驱动发展的推动力。

用“反思”引领教师发展

    基于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启迪教学智慧、内化教学认知、优化教学思维、实现教学策略创新与教学艺术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培育教师乐于反思、敢于纠正、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既需要运用制度来引领反思,又需要用校本教研平台来促进反思。

    首先,要运用制度来引领反思。虽然广大教师知道反思对其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想用“反思”来改进自己的工作,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因受经验主义思想和固有思维定式的影响,对反思促进实践的意义、功能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刻,同时由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压力,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做认真的、有深度的反思,致使具有启迪功能的“反思”未能成为教学思维的常态。学校应着力构建基于实践体验、引领创新的教学反思制度,用制度引领教师在实践与反思的“对话”中,培养反思习惯,提升反思能力,使教学组织的过程性反思、作业评阅的反馈性反思及检测考查的结果性反思成为生成创新智慧的驱动力。

    其次,要用校本教研平台来促进反思。学校的教学反思制度可为教师的“反思”行为提供环境保障和制度支持,但要达成深度“反思”的目标,还需要搭建引领发现问题的反思平台,引领教师在个人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以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辩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故事分享等话题为载体的研讨性反思活动,并从这些实践性话题中提炼出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深入的“反思性”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教师运用反思智慧克难攻关的能力,更是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突围的重要策略。

用“反思”驱动制度创新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领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而具有引领性、发展性管理制度的生成,必然要经历实践过程的千锤百炼,经历实践效果的反复验证,经历去伪存真、推陈岀新的发展过程。在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汲取教训和解决问题是创新的着力点,反思则是促进创新的推动力。

    用“反思”驱动制度创新、优化管理策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要从融入着手积淀资源。管理者要深入实践一线、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探索者、实践者的心态体悟各项制度与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反思各种常规落实过程中的亮点与问题,为总结推广经验、改进措施、创新制度积淀信息资源。二要有效发挥各管理平台的反思与研究功能。要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年级管理等管理工作平台的引领反思功能,组织各个层面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以开放的心态、主人翁的精神对制度和常规进行诊断性的反思评判,为优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制度找准着力点和生成点。三要勇于“取舍”和敢于“创新”。要在广泛吸纳实践者与管理者反思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高效”和“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管理原则,及时去除实践性和引领性不强的内容,优化需要发展的内容,增加引领实践的创新性内容,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蕴含学校文化特色、体现学校教育精神、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领师生发展的工作规范,使生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制度在实践中与时俱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校本教研中的“自研”与“共研”
下一篇:教师之间听课,到底听什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