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未来


2013-03-14 08:46:45   来源:西安教育网   撰稿:ljz转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尊敬的各位家长:
很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关心我们孩子的成长。人的一生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和父母、老师一起渡过。古人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说老师的教育更多的在于道义,那么父母的教诲则更多的是责任。何谓责任,即与生俱来,不可推脱的义务。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负责。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走好每一步,帮助孩子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谨慎选择,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选择。“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即择业择偶。择对行业,跟对上司,会成就你,使你事业有成;择偶,选择理想的伴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的幸福。择友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也有轻、重、缓、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人父母,人生第一大事是要把孩子教育好。否则,这一辈子不会幸福。把孩子教育好,最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人品!让孩子学会做人,即让孩子健康成长。
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整体合力。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不少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社会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们重点抓物质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放松了道德教育。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正在不同程度地污染着单纯的中学生的心灵。不断滋长的“一切向钱看”“及时行乐”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消极影响,严重侵蚀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文艺作品、影视广播、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淫秽、打斗、凶杀和暴力场面,对青少年起着教唆作用,严重毒害着青少年。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网络上的内容更是良莠不齐,充满着黑暗和邪恶的负面信息,而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分辩是非的能力本来就不强,这些负面信息对他们又充满着诱惑,他们往往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做出一些骇人听闻的违法犯罪行为。许多中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吧,甚至夜不归宿。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从网上看到一组数据,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某看守所的一份记录显示,未成年犯罪在押人员竟占其所在押人员的32%,其中未满14周岁的又占12.4%,当问及犯罪的具体内容时,几乎都是暴力抢劫或者聚众斗殴,主要罪名集中在故意伤害和诈骗罪。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本该心灵纯洁善良的孩子变成今天的罪犯呢,其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家庭原因。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存在过分娇惯、过分呵护、教育不一致等问题。由此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许多中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志薄弱、不易合群,甚至有性格上存在许多被扭曲的现象。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观念不当。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大多数停留在形式上,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学生,轻后进生。学校教育方法不当,特别是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学校德育存在政治化倾向;二是学校德育工作脱离社会现实,中学的德育存在远离社会的现象。三是结果认识与行为认识严重脱离,多数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在道德上都知道不该做,然而在行为上却缺少自律性和判断性。把教育开端放在一边,习惯把认识作为开端,只要认识了才可能培养情感,形成意志,才可能落实行动,认识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用很大的力量放在认识的提高上。四是评价学生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考、高考的导向偏差,中、高考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大量的重复性作业与考试,学生成为被动的受训者。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和特长发展及学习主动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良表现与不良行为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视野开阔、信息增多、知识丰富、交往扩大、思维活跃、能力增强、自主意识、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家长感觉子女有话不愿和自己讲了,不听话了,不好教育了。有些家长发现子女进入中学后不愿意学习或学习不主动,学习成绩下降(人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最“倔”,那就是3岁期和青春期。心理学上称前者为“自我中心期”,后者则叫“心理断奶期”)。
一、中学生不良个性表现与成因:
1、自尊心过强。青春期是心理矛盾期,常常是自卑与自尊并存。但自卑感是深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暴露的,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强烈的自尊心,特别爱面子,对老师批评和同学们的看法极为敏感。所以老师和同学谈话的态度,对事情的处理将是影响学生自尊心的主要因素。
2、极强的成人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再把自己看成孩子,而是看成“大人”,他们要求平等,渴望尊重,期盼信任。如果教师管得太严,父母说得太多,他们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与老师较劲儿,和父母顶嘴。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熟,他们力图在任何场合表现自己,甚至做出超出常规的事情引人注意。所以,老师、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会对孩子个性心理品质产生较大影响。
3、自私、任性,没有责任感。当代中学生,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他们是祖辈的宠儿,家庭的中心,生活中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个性。只有别人对他的宽容和理解,很少有他对别人的宽容,时时处处表现为自私、任性。有些孩子,经常和身边同学甚至老师发生“冲突”,不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老师顶嘴、狡辩,做错事总是别人不对,看别人不顺眼就伸手打人,做事总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最好什么事顺着他,一但不顺心,便责怪周围的人,到处找他所谓的理由“自圆其说”。 所以家庭的影响是产生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原因。
4、缺乏自信。由于父母的过分关照,教师的死抓不放,使学生事事依赖他人,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缺乏自信心还表现在能力方面,自己感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方面不如别人,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常处落后状态。虽然努力,但效果不明显。于是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由此引发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依赖别人,不敢打破旧的模式,走老路,缺乏独立性和挑战性。所以造成学生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因素,是他所处的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
5、情绪不稳定。中学生虽然不再像小孩子一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但情绪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环境干扰。一次考试得到好成绩,会使他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会让他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所以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是由他所生活的环境决定的,家庭、社会、学校都会对他的情绪产生影响。
6、适应性差。中学生适应性差,这在起始年级表现得尤为突出,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适应新环境,不适应新的学习。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成绩很好,升入初中、高中后,成绩骤然下降。这样对学生心理造成很大压力,有的产生过分的自责倾向,有的开始怀疑自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搞不好甚至可能影响到将来。所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老师,适应同学,适应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7、耐挫力差。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正确看待挫折。稍遇挫折,不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积极走出挫折,而是怨天尤人,消极苦闷,认为自己倒霉,受了伤害。造成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原因是由于众人的铺垫搭桥,推波助澜,使学生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偶然的一次失败,自然使学生长期沉浸于痛苦之中而难以自拔。
8、缺乏坚强意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但也使部分学生养成了懒于动手动脑,怕吃苦受累等不良习惯,稍遇困难就放弃努力;还有的学生常下决心,但“三分种热度”,时间一长就失去毅力。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9、思想压力过重。学校希望学生考出最佳成绩,家长要求孩子考入理想学校,学生也希望自己每次都有大进步。无形的压力使学生觉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对考试有畏惧感,考试前失眠、头痛。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焦虑值偏高,这样对学生身心发展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因素一是家庭和学校,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
10、强烈的嫉妒心理。嫉妒的内容比较广泛,中学生的嫉妒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嫉妒他人在政治上进步;学业优异;在某些方面的特长;长相出众;生活条件优越;社会活动能力强等等。嫉妒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嫉妒心过强,就会影响身心的正常发展,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学校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克服嫉妒的方法。
11、过于内向。繁重的课业负担,高楼林立的居住环境使同学、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缺乏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所以,中学生不会交友,对任何事情缺乏热情;不善言谈,表现得过于内向,有的还会产生没有知音的孤独感。因此,他们有时烦躁不安,有时忧虑苦闷,有的同学则开始向日记本倾诉。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12、青春萌动。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开始有界限,不再是幼儿园时的两小无猜,表面上十分疏远。男同学开始有意显露长处,女同学则开始注意外貌装束,异性间的吸引在不断增强,有的甚至把某个同学当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这就是所谓的青春萌动,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自己。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应引起高度重视
轻度的不良行为:1、严重违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沉迷网络游戏,精神萎靡,学业荒废。把网络当玩具。3、过分追求衣着打扮,交往人员过于复杂。4、早恋。
中度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6、吸烟、酗酒;7、观看收听淫秽音像制品读物;8、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再向前迈一步就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很危险!
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使父母心领神会。因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正面强化,把握好孩子奔跑的方向。
父母要有家庭教育意识。好孩子是培养教育出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了芝麻长不出西瓜。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这是不对的,也是对子女不负责的表现。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一教育阵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终生导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的细节,当某个成功女士发言时,她会说:“我的事业成功,家庭很幸福,孩子培养得很好……”而成功的男士往往会忽略家庭和孩子,其实成功不单指事业上的成功,它包括一个美满家庭和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女性一生下来就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她的父母赐给她的名字,另一个是人类最伟大的称呼“母亲”,不论怎样生活,培养教育孩子都是作为母亲的天职,是与生俱来的,这不会因任何的事情而有所改变。当然作为父亲也该如此。不要因为在事业上有所超越,于是把这份天职转嫁他人。哲学上强调,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并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都将发生在老人们身上。若今天你把他们送去托管,将来他们就把你丢在养老院。请我们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吧!再说,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利益一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人们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愿意接受。根据这个道理,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子女从思想感情上乐于听从、接受,父母也可以对子女进行感化。所以家长的教育效果好,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也深刻。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成长中所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家长在教育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重要。作为家长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学习观。不要把孩子拴在成绩上,不要把评价放在档案里。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更重要。有家长只看成绩,不问过程。一看成绩不理想,轻则“动嘴”,重则“动手”。一次考试成绩好坏并不重要,也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帮助孩子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用一个成功者的心态对待人生。俗话说:“有才有德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不是人。”
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成长的沃土。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要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创造一个适应孩子的成长沃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庭环境好不在于家的宽敞和奢华,而在于有家的温馨、和睦与幸福。恶劣的夫妻关系,破碎的家庭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抚平的创伤。
三是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平等对话、增进友谊。沟通是父母引导孩子成长的桥梁,尊重、平等是沟通的基础。
四是家庭教育要持之以恒。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教育孩子的毅力,孩子的每个优点和长处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不能急于求成。要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突然有一天您会发现枝头已经硕果累累。
五是坚持对子女进行正面教育,以身示范。家长要多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孩子施以正面教育,而不能让社会阴暗的、不健康等负面的东西侵蚀孩子纯净的心灵。
六是对孩子应是“理智”的爱,而不能溺爱。家长不能因与孩子有良好的关系,而包庇他的错误。我们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是天才。”赏识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无限度地表扬和赞赏,会拉大孩子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其无法认识自己,甚至会弱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另一方面,一味地赏识,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稍不如意,往往会变得沮丧、愤激、敌对,甚至出现极端行为。要保持批评应有的严肃性和警戒力。“认识不到位,重犯错误无所谓”,久而久之,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会发生错位,甚至出现异化。没有赏识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无力的。
七是批评要讲究艺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充分考虑他的心态、情绪、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态度、语气,使孩子心悦诚服接受我们的教导,改正自己的错误。谈点建议: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有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要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八是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饮食起居习惯应从小就培养,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不要代替,不要替代孩子长大,要帮助孩子学会长大。这是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养成铸造品格(质)。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九是家长要积极与学校沟通,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听到孩子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后,一定要冷静辩证地加以分析,相信学校、老师的作法对全体学生教育是有益的,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使孩子愉快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活动,健康成长。
十是我们要共同为孩子把握好奔跑的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岔路口,也有很多诱惑,要排除一切干扰,把握好孩子奔跑的方向,避免产生低级错误,全盘皆输。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的方向。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通过自主的社会交往探究学习,使自然人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认可,取得社会成员资格。这就是帮助孩子学会长大。
父母之爱是一片汪洋,可供孩子畅游一生,父母之爱是一座矿藏,可供孩子开采一生,鲁笨的父母,天天呵斥孩子,明智的父母天天告诫孩子,杰出的父母,天天启发孩子。
各位家长,今天我们相聚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关注家庭的未来,关注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关注 孩子 成长

上一篇:中高考冲刺讲座之心理辅导
下一篇:“香艳”文具多“三无”长期用易中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