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学科资源 > 历史资源 > 精品课件 > 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授权形式: 免费版
更新时间: 2014-07-10 08:27:15
软件语言:
软件平台:
软件类别:
文件大小: 未知
评论等级:
浏览次数: (今日:,本周:,本月:
软件简介

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4课 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授课人

郭建国

学 科

历史

学 段

初中

年 级

八年级

相关领域

地方历史

教 材

书名:北京市昌平区地方实验教材《昌平历史》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银山塔林。

教学难点:对佛塔、清真寺建筑风格的理解。

板书设计

4课 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一、银山塔林
二、回民与清真寺
三、燕平书院
四、昌平鼓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图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银山塔林》、世界文化遗产居庸关长城内《居庸关云台》、世界文化遗产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龙凤冠》、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小汤山清宫浴池遗址乾隆御笔《九华兮秀》等。
  上述图片反映的都是我们的家乡昌平境内在金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昌平历史第4课金元明清时期的昌平文化。

观察图片与材料。

 

观察思考。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通史内容,复习已学知识,了解银山的兴盛发展与中国佛教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银山塔林
  (出示图片《白马寺》)
  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诞生。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在河南洛阳建立了中原地区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广,也传到了我们的家乡。
  唐朝以后,随着北京地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僧人来到昌平银山修行,银山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
  银山在昌平城东的兴寿镇,这里景色优美。尤其是冬季下雪后,白雪经久不化,洁白似银,山中山崖色黑似铁,很久以来就有铁壁银山的美称,是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

  唐朝时候,著名高僧邓隐峰来到银山,以后这里的僧人便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500人,这里的寺庙也越来越多,达到了72座。此后香火日渐旺盛,影响深远。特别是明朝时,英宗皇帝曾经亲自来到这里法华寺,并赐名“崇寿禅寺”。银山的名气大增,与江苏的金山齐名,并称为“南金北银”。

回顾复习通史内容。

 

 

 

听讲。

了解银山发展历史。

联系通史,温故知新。

 

 

 

 

  随着历史的发展,银山逐渐衰落,寺庙残破,僧尼四散,到了抗日战争的1935年,最后一座禅寺法华寺毁于战火。至今,只有埋着高僧的佛塔还耸立在银山脚下。
  这些塔在历史中的地位如何呢?性质又怎样呢?我班王澜同学的老家就在银山附近,有请王澜同学给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银山塔林。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归纳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佛塔是佛教的建筑,那么,伊斯兰教的建筑是什么呢?

思考问题,联系通史,温故知新。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

 

 

  二、回民与清真寺
  还记得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是哪个民族吗?(回族)
  回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元朝)
  我们昌平地区在很早时候也有了回族。尤其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经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讨元。其中,常遇春等很多明军将领就是回族人。在今天昌平何营的伯哈智墓旁,还有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墓地。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随着昌平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昌平的回民也越来越多。那么,昌平的回民居住在哪些地区呢?(演示州城图)

观察地图,观察图片,概括特点。

帮助学生理解昌平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帮助学生理解昌平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出示图片《金顶清真寺》)
  这是坐落在以色列境内的世界著名的金顶清真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座建筑有哪些特点?
  作为伊斯兰教的信徒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就是清真寺。昌平的沙河、西贯市、五街等地都有清真寺。其中坐落在昌平镇五街的昌平清真寺是昌平区最大的清真寺。它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占地3000多平方米。请看,这就是昌平清真寺的大门。(展示图片)
  请观察,看看这座寺门有什么特点?(颜色、装饰、门型等)进入大门后,便是内门,认真观察这座门与外门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片。
观察思考感悟:典型的砖木结构古建,受中国四合院建筑的影响很大。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认识到清真寺时北京四合院风格与伊斯兰风格的完美结合。

 

  走进内门,就看到一座大殿,这就是清真寺的礼拜堂,也就是大殿了。这座大殿共24间,可供300人排班聚礼。大家看看这座建筑从外观上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在走进殿内,看看内景如何?(拱形门窗、地毯铺地、伊斯兰教真言等特征具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
  可以说,这座清真寺是北京四合院特点与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通过分析几张清真寺的照片,我们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片,看看这幅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举子看榜图)

观察思考,温故知新。

听讲,思考,感悟。

 

 

教学过程

  三、燕平书院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到了西汉,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宋朝朱熹形成“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
  元朝建立后,定都大都。作为大都的郊区,昌平的位置日渐重要。为了培养儒学人才,元朝政府明令各地建立书院,昌平也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和藏书机构——书院。为了纪念昌平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人刘蕡”,书院命名为“谏议书院”。关于刘蕡的事迹我们在第1课曾经学过。谏议书院建立后,在北京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与京都的太极书院、房山的文靖书院齐名。

看图思考感悟。

通过元朝大都的修建发展使得昌平地位上升,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的发展。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书院被毁。清朝乾隆年间,昌平知州瑞太原在昌平重建书院,地点就在今天的昌平人民检察院的位置。因为,昌平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燕平,所以书院取名为“燕平书院”。其具体位置请看图。(演示州城图和书院图)

畅谈感想。

通过学生谈体会,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理解燕平书院的源远流长。

  在这里读书的主要有通过考试的生员(也就是秀才),和没有通过考试的童生,每年这些人都要参加昌平州或霸昌道的考试,前十名可以参加升级考试,考取举人。

 

 

  那么,燕平书院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演示书院的变迁)

观看动画演示,了解书院的变迁。

 

  我班同学有在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吗?有什么想法?(学生谈想法)
  燕平书院在一定时期,代表了昌平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那么,代表昌平古代城市建设水平的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提问,先后讲述以下知识点)

温故知新。

观察图片,展开联想。

 

 

 

教学过程

  四、昌平鼓楼
  (出示图片《北京鼓楼》)大家一定都知道这座建筑,它就是北京鼓楼。“鼓楼”只是民间的俗称,它应当叫做谯楼,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我们昌平也有鼓楼。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简单了解昌平鼓楼的基础知识。(播放昌平文物石刻园视频)
  有什么问题和想了解更多知识的同学,请举手说明。

观看视频。

了解昌平鼓楼,形成要提出的问题。

听讲看图,了解鼓楼。

通过看得见的北京鼓楼,引出已经消失的昌平鼓楼。理解鼓楼的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1.昌平鼓楼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靖难之役后,迁都北京。昌平西北有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居庸关,是明朝抵御蒙古骑兵南下的重要关口,成为名副其实的畿辅重镇。明成祖去世后,随着长陵的修建,昌平境内又有了明朝皇家陵寝,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守陵的方便,明朝天寿山守备(守卫明陵的最高官职)廖镛认为永安城(今昌平城)军民混居,位置重要,却没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如遇危险,不能及时报警,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经过一番思考,他奏请建造鼓楼。
  昌平鼓楼于1458年动工修建,第二年建成。

观看照片。

通过古今位置对比,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兴趣。

  2.昌平鼓楼的结构
  昌平鼓楼建成后,成为了当时昌平最高大的建筑,同时也是昌平的标志性建筑。鼓楼是一座三层高的建筑,其中,最高层东侧悬钟,西侧挂鼓。钟鼓既是报时工具,也是报警信号,如遇敌情或城中失火,都以鸣钟为令。第二层放置铜壶滴漏,用于计时。第一层为砖石结构的堡垒型建筑。(指图讲解)
  鼓楼破损严重,1932年曾进行了维修。维修后,四面城门门洞上方都镶嵌有石质匾额,分别是“迎旭”、“乐成”、“谯楼”、“拱辰”

思考问题。

通过思考问题和观看视频,强化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3.昌平鼓楼的位置
  鼓楼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先后展示古今图鼓楼位置)
  鼓楼今天哪里去了呢?它还有什么遗存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部老电影《平原游击队》看到鼓楼的原貌。(播放视频片段)
  同时,我们还可以到昌平公园的文物石刻园观赏到鼓楼的一块匾额。(出示二张《昌平公园石刻园》照片)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照片中的现象?
  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为保护文化遗产做点什么?

 

小结

  我们的家乡昌平,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才聚集之地,更是一个多种文化聚集、互相交融的地方,佛教、伊斯兰教、儒学乃至道家文化在这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各种思想在这里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只不过是了解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它没有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发现、多思考、多行动。为家乡文化的发展、为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多做贡献。让我们的家乡——昌平的文化成就越来越辉煌。

 

 

课后延伸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看看昌平还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制作一期历史学报。要求:介绍内容清晰,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必须介绍一件文物或一处古迹)。

走访古迹,搜集资料,制作作品。

进一步延伸、发展学生对昌平古代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附件1:电子教材

jc.rar
  附件2:塔林介绍(学生)

 

 

下载地址
分享到: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