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依据校情学情、确定2020届高中历史选修课


2019-05-21 08:06:10   来源:   撰稿:张宏民   摄影摄像:    ;  评论:0 点击:

2019年5月15日,我校高中历史教研组如期召开教研会议,本次会议内容多、重点突出、组员参与度高、各抒己见,对新高三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对本次教研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如下:一、马莉老师对近期的

2019515日,我校高中历史教研组如期召开教研会议,本次会议内容多、重点突出、组员参与度高、各抒己见,对新高三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对本次教研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如下:

一、马莉老师对近期的工作做了安排,对“一师一优课”活动落实,对相关组员的教学资源尽快上传。

二、李树全老师谈关于2020届高三开设选修课的相关问题。

李树全老师谈到: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在尽心基础教育改革,我国也顺应历史的潮流,深化课程改革。众所周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也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新课程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选修课则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但是在选修课实际开设过程中,因为我们大部分高中历史老师接受的是传统的通史类师范教育,而选修课程体现的是一些专题性、拓展性、前沿性较强的知识,尤其是吸收一些史学界研究新成果,这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储备捉襟见肘。其次,高中历史选修课的设置是基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生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老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重在对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大多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立足于高考的,高考决定了选修课程的选择,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课程的评价方法。例如,201610月《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不作为2017年高考考试范围,这无疑是许多学校放弃对选修二的开设。而相对受学生冷落的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却因是高考选修中必考的,却是许多学校必开的。所以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宁愿多花一些时间去反复复习必修知识也不会去多开设选修模块,从而背离了新课程改革开设选修课程的初衷和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校应该怎样开展历史选修课程呢?关于历史选修课的学习,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充分认识历史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历史选修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从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看,选修内容的设置是知识的螺旋上升和深化,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其次,从知识内容特点看,必修内容注重内容的全面性,重基础,重纵向横向形成系统。选修内容则注重内容的重点性,重开掘,重点上进行深化。第三,从知识内容与发展关系看,是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能力发展的关系。必修面对全体学生,重在全体高中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养成。选修则是面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学生,重在这一方面学生个性化的需要,重学生能力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选修课程的设置使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上走向多元化,在学科体系上趋向完善,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设置选修课是与必修课开设相辅相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同时,设置历史选修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想上好历史选修课,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

B 、加强教师队伍学科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新课改中则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学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专业知识不过关,则必然会凭借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造成对教材驾驭不好,所教的知识死板。同时,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关心历史学术的研究与发展。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对历史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学术观点也会有所偏差。例如,之前史学界过多的强调运用多元史馆认识历史事件,如此在现代化史观视角下,香港人是不是应该感谢英国的殖民侵略与统治。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追踪历史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娴熟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必修具备有效备课、讲解分析、启发式提问、引导能力提升及激励性评价,组织开展有序的学习活动等专业教学技能。历史教育不仅要求客观的再现历史,理清复杂的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传统教学中许多抽象且不易突破的教学重点、难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实现了试听思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是一门学问,不能凭借教师的主观思维去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的行为应该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知识特点。所以,,要想科学、有效的教学,就要求教师必修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有效支撑。

C、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角色转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课程改革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和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教师则要从过去知识的传递者这一单一角色中走出来,转变旧有的角色,并不断补充新的角色,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适应新增选修课的教学。

教师的“教”仅仅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好历史选修课的重要环节。选修课和必修课虽然在本质上都是历史课,但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却有所不同,因此,必修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选修课。但是基于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习侧重点、面对的对象和培养目标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也应该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D、研究校情学情,科学安排选修课程,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必须开设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六本教材中任意选择若干模块。但是在实际课程选择中,很多学生选课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功利性,更有一些学校直接由学校和任课老师选择学习的模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其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在高考中不考,所以,即使选修课程设置了但是没有学校去开设这两个模块。2017高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不作为考试范围,这又使大部分学校选择不开设这一模块。选修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精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历史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的选课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名师带动 促专业成长
下一篇:决胜高考

分享到: 收藏